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进展情况

发布时间:2018-03-30 09:36

  本文选题:劳动法 切入点:劳动关系 出处:《法学杂志》1993年05期


【摘要】:正 作为我国劳动基本法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至今尚未出台,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从法律层次上看,《劳动法》是仅次于《宪法》的基本法律,它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构颁布的关于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全国性的、综合性的法典。国际上有人把它称为“第二宪法”。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其他法律和法规所不能代替的。从实际需要来看,它既是劳动制度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法律保障,也是实施《国际劳工公约》,与国际惯例接轨,反击少数国家借此攻击我国人权状况的有力方式。因此,加快《劳动法》制定的步伐,及早颁布一部质量较高的《劳动法》,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当务之急。《劳动法》的起草经历了两个阶段。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应尽快制定《劳动法》。当时的国家劳动总局即组织力量着手起草,召
[Abstract]:The Labor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hich is the basic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not yet been promulgated, which cannot be said to be a pity. At the legal level, the Labor Law is the basic law next only to the Constitution. It was promulgated by the State's highest authority on the adjustment of labour relations and other relationships closely related to labour relations, nationwide. Comprehensive Code. Internationally known as the "second Constitution". Its important status and role can not be replaced by other laws and regulation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ractical needs, It is not only a legal guarantee for the reform of the labour system and even the reform of the economic system as a whole, but also a powerful way to implement 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Convention, to bring it into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practice, and to counter a few countries taking this opportunity to attack the human rights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Speeding up the formulation of the "Labor Law" and promulgating a high-quality "Labor Law" as soon as possible is an urgent task for our work. The drafting of the "Labor Law" has gone through two stages. In December 1978, Comrade Deng Xiaoping pointed out at the Central working Conference that. The labor law should be formulated as soon as possible. At that time, the State Labor Administration began to draw up and draft it.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超华;;论劳动法对在校大学生勤工助学期间的劳动权益保护[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2 张焰;;论劳动关系稳定性与流动性的价值选择——兼谈变革时代劳动关系的新发展和劳动法的回应[J];理论界;2007年05期

3 许文温;;对劳动法价值的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陈宏寿;;加强《劳动合同法》执行力度的思考[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子力;;必须全面建立劳动合同制度——学习《劳动法》的一点体会[J];创业者;1994年11期

6 秦国荣;;法律上的劳动概念:法理逻辑与内涵界定[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7 张春生;刘玫;;关于劳动法立法过程中的几个问题[J];人大工作通讯;1994年21期

8 罗泽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治障碍及其对策[J];学习论坛;2007年03期

9 刘诚;企业转制中的劳动法律问题与法律适用分析[J];中国劳动;2004年08期

10 王飞鹏;;“开放性”课程教学模式实践探讨——以山东工商学院《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改革为例[J];价值工程;2010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小平;;新时期我国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A];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008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8年

2 陈诗达;;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现状[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3 陈诗达;;完善劳动(集体)合同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4 冯亚;孙晓军;杨德文;许青;;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立法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A];2006中国管理学家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韩卫军;;劳动争议诉讼的受理和立案要求[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朱文岩;;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区别的再思考[A];河南省冶金企业创新与和谐发展研讨会——暨技术经济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叶青华;叶坤;付清林;;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我市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现状及对策探析[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谢忠东;;试论涉外劳动关系的法律适用[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董保华;裘国梁;张宪民;戴建平;屠可风;宋志宏;周开畅;陆胤;关馨;徐颖;宋靖;朱懂理;薛孝东;朱雯雯;吕岗;;劳动关系多方协调机制研究(总报告部分)[A];2005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阮昕;劳动法知识电视大赛闭幕[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2 见习记者 邓飞;《工资条例》年内出台可能性不大[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3 傅进良;落实劳动合同制度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N];衡水日报;2006年

4 李明强;劳动关系应当合理设界[N];人民法院报;2006年

5 黄莉邋覃红;实习非劳动关系 付出劳务获报酬[N];法治快报;2008年

6 关怀;建设和谐社会 企业应依法履行社会责任[N];工人日报;2006年

7 张福军 王晓东 新疆昌吉市劳动人事社会保障局;企业临时用工与单位是否存在劳动关系[N];中国人事报;2010年

8 白永亮;干了30年,咋成了“临时工”?[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薛亚芳 整理;特殊劳动关系涉及的法律问题[N];人才市场报;2008年

10 范围;董事能否与公司建立劳动关系[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翼飞;公司管理人员的劳动法适用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2 张在范;俄罗斯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的实现机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穆随心;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娜;退休再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刘松珍;调职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程武龙;公务员劳动基本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金哲;休息权及其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胡玉浪;劳动报酬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思;我国企业规章制度的规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姚秋福;论行政权介入劳动关系的界限及方式[D];广东商学院;2011年

3 徐立新;论事实劳动关系当事人的权益保护[D];郑州大学;2004年

4 朴勇杰;论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D];延边大学;2007年

5 毕振力;劳动关系中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高新峰;集体合同制度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蒋雪梅;劳动合同法视野下的劳动关系和商业秘密保护[D];复旦大学;2008年

8 高冠秀;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研究[D];烟台大学;2008年

9 蔡生龙;天津开发区劳动关系调节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任科;劳动争议证明责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85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685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f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