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劳动争议案件受理范围的认识
本文选题:劳动争议案件 + 劳动法 ; 参考:《人民司法》1995年12期
【摘要】:对劳动争议案件受理范围的认识李永泰,,冯晓莉,王言斌劳动法施行以后,劳动争议案件上升幅度较大,然而由于劳动法关于调整范围的规定比较原则,实践中存在认识不一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实施劳动法过程中,从“界定范围,准确受案”入手,进行了积极探讨,现就有关问题谈...
[Abstract]:Understanding of the scope of accepting Labor dispute cases Li Yongtai, Feng Xiaoli, Wang Yanbin,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bor Law, the labor dispute cases have increased by a large margin. However, due to the comparative principle of the labor law on the scope of adjustment,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practice.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labor law, we begin with "defining the scope, accepting the case accurately", and discuss the relevant problems.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级人民法院
【分类号】:D9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积智 ,陈文渊 ,王昌硕;劳动法是我国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J];政法论坛;1980年01期
2 ;劳动出版社新书预告[J];中国劳动;1980年10期
3 ;劳动出版社新书预告[J];中国劳动;1980年11期
4 陈惠珍;;违法者竟然受奖![J];国际观察;1980年04期
5 龚建礼;李景森;;劳动法在实现四个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J];法学杂志;1981年02期
6 李芳志 ,王昌硕;对进一步完善处理劳动争议立法的几点意见[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年04期
7 悦光昭;劳动立法的卓越指导思想——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一点体会[J];中国劳动;1983年14期
8 薛逊;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举行关于劳动法基本原则学术讨论会[J];政法论坛;1984年02期
9 凌相权;对劳动法的法律地位及适用范围之我见[J];政法论坛;1984年04期
10 穆镇汉 ,侯文学;劳动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志强;;设置医学鉴定专业的设想[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2 高中林;;亟待完善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3 王中;陈曦;刘显中;侯继山;;我国劳动争议解决制度的反思与重整[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4 孙志祥;;外商投资企业劳动争议的特点和解决[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国际专业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管唯;黄富银;汤涛;吴家声;汪建君;;劳动争议案件的司法精神病鉴定156例分析[A];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6 王杰;;关于克扣和无故拖欠工资的法律分析[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周国锡;冯向英;;试论取保侯审与劳动合同的履行——劳动争议案件引发的思考[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玫;;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异同[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杨淑岚;;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条件、标准及方法[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苏文蔚;;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如何认定外商投资企业中方员工的连续工作时间[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路光仁;劳动争议仲裁与仲裁法仲裁的区别与法律适用[N];法制日报;2000年
2 吴凌雁;杭州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N];工人日报;2000年
3 ;企业转制应正确对待无固定期限合同职工[N];工人日报;2000年
4 葛昌鸿;乡镇工会要及时化解劳资矛盾[N];工人日报;2000年
5 江苏盐城 彭定巧 华建国;发生劳动争议 职工常处弱势地位[N];工人日报;2000年
6 上海市华天平律师事务所 牛来惠 律师;以“合同解除”为由将我退工,对吗[N];解放日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张仲英;职工维权意识增强 劳动争议案件增加[N];经济日报;2000年
8 ;淮北市加大依法裁决力度[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9 石美遐;关于我国社会保险立法若干问题的初步研究_(上)[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鲁志峰;圈点2000’十大劳动争议案件[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薛长礼;劳动权论[D];吉林大学;2006年
3 刘勇;就业公平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4 陈留彬;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鹏;论举证责任分配在我国劳动争议案件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吴稚晖;劳动法的经济分析[D];河海大学;2003年
3 曾琳;工作场所性骚扰的劳动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4 湛晓芳;劳动基准和集体合同——对劳动法实现公平与效率价值方式的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李林太;劳动法公法性分析及其启示[D];苏州大学;2004年
6 朱懂理;试论我国消除就业与职业歧视立法[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7 杨苏;浅谈劳动合同附随义务[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8 郭莉;核心劳工标准与中国劳动法的修改完善[D];吉林大学;2005年
9 于海红;我国劳动法救济制度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10 唐婵凤;论无效劳动合同[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17687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768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