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工伤”构成要素的司法判断——以《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第六项为考察对象
本文选题:途中工伤 + 司法判断 ; 参考:《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摘要】:在工伤认定行政纠纷案件处理中,因对上下班途中、交通路线与交通事故等理解上存在偏差,故"途中工伤"构成要素的司法实践争议较大。形式审查、实质审查与全面审查是"途中工伤"构成要素的司法之维。权利保障、行政自主性、安全和效率的平衡,是建构新的"途中工伤"构成要素的司法认定需考量的三个价值取向。动态化可接受理性的折衷主义审查标准,适合作为我国"途中工伤"构成要素的司法判断的新标准。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handling administrative disputes of work-related injuries, there is a great dispute in judicial practice about the elements of "injuries on the way" because of the deviation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raffic routes and traffic accidents on the way to and from work. Formal examination, substantive review and comprehensive review are the judicial dimension of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work injury on the way". The balance of right protection, administrative autonomy, safety and efficiency are the three value orientations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judicial determination of the new "work injury on the way". The eclectic standard of dynamic acceptable rationality is suitable for the judicial judgment of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work injury on the way"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分类号】:D922.5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徐振东;;社会基本权理论体系的建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张继成;;可能生活的证成与接受——司法判决可接受性的规范研究[J];法学研究;2008年05期
3 谢少清,杨小芸,周刚;关于审理工伤认定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思考[J];行政法学研究;2005年02期
4 朱芒;论行政规定的性质——从行政规范体系角度的定位[J];中国法学;2003年01期
5 黄学贤;;形式作为而实质不作为行政行为探讨——行政不作为的新视角[J];中国法学;2009年05期
6 杨曙光;;论工伤认定中“途中工伤”条款之适用研究——以公民基本权保护主义为视角[J];行政法学研究;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潇;;法律与信仰:天学视野的古今之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陈兴发;;论人权的物质依赖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王亚军;宋佳;;论徽商的“好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徐成文;朱德开;;农民工权利保障研究——以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为视角[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龙开祥;;“严打”刑事政策的法理分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张辉;跨国公司环境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石茂生;吴礼宁;;论法治建设中的信仰危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梁正瀚;;新形势下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霍海红;;证明责任:一个功能的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玉娈;袁辉;唐芳;;和谐社会下如何树立国人的法律信仰[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黄云明;;论法律与道德差异性认知的误区[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郝自然;;环境标准的法性质及其法治化问题研究[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廖柏明;;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朝霞;;论动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向佐群;范花香;;刍议住院患者的环境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必伟;王乐;;反思与构想: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司法审查规则之新考量[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宋黎晓;闫林;白云;;论行政不作为的合法性审查——以课以义务诉讼案件审理模式为中心[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吴俊明;;法律思维的转型与法治建设[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帆;;从许霆案看法律推理和衡平法制度[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罗辉;西欧中世纪教会婚姻法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丹丹;日本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琳琳;城市化进程中农地使用权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杨;西方儿童权利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会静;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杜兰兰;论个人所得税法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玉;我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6 葛令磊;法律与发展运动述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徐涛;我国行政诉讼实践中职权确定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蕊;论信息化对诉讼领域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赵亚男;法律接受的社会心理机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张凌凤;论非法建筑拆除中公民居住权的保障[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振东;;社会基本权理论体系的建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周佑勇;论行政作为与行政不作为的区别[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05期
3 于安;制定我国《行政复议法》的几个重要问题[J];法学;1999年08期
4 杨寅;《行政程序法试拟稿》立法思路评析[J];法学;2003年09期
5 朱芒;对“规定”审查制度试析——《行政复议法》第7条和第26条的性质、意义及课题[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孙树菡;朱丽敏;;现代工伤保险制度:发展历程及动力机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7 赵肖筠,沈国琴;从行政不作为看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新发展[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8 庞明礼;对行政不作为的理论探讨[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9 张继成;从案件事实之“是”到当事人之“应当”——法律推理机制及其正当理由的逻辑研究[J];法学研究;2003年01期
10 黄月华;工伤认定的原则及标准探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戴卫忠;[N];江苏法制报;2007年
,本文编号:1833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833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