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拖欠案”问题的合约经济学解析
本文选题:合约运行 + 产权制度 ; 参考:《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06期
【摘要】:迄今为止,我国治理“拖欠案”的政策思路是如何让雇主按期支付工资,似乎惟此才能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利。事实上,即使雇主能够按期支付工资,农民工所得到的工资合约也是不平等合约,因而这种政策思路并不合情。再者,仅让雇主按期支付工资虽然保护了农民工在工资合约中支付期限条款上的合法权利,但并没有保护农民工在其他众多条款上的合法权利,因而这种政策思路并不合理。最后,仅让雇主按期支付工资并没有触及引发“拖欠案”的真正原因,这既会使《劳动法》名存实亡,又会使违反《宪法》第13条基本精神的侵权行为获得支持,因而这种政策思路并不合法。为了真正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利,有必要在政策思路上寻求创新,即改革在雇主与农民工之间存在的强制性产权地位不平等安排。
[Abstract]:So far, the policy idea of how to make employers pay their wages on time seems to be the only way t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migrant workers. In fact, even if employers are able to pay wages on time, migrant workers receive unequal contracts, so the policy line is not reasonable. Moreover, only the employer to pay wages on time has protected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migrant workers in the term of payment in the wage contract, but it does not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migrant workers in many other terms, so this policy is unreasonable. Finally, allowing employers to pay their wages on time does not touch on the real cause of the "default case", which would both render the Labour Code nominal and support violations that violate the basic spirit of Article 13 of the Constitution. As a result, this kind of policy thinking is not legal. In order to truly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migrant workers, it is necessary to seek innovation in policy thinking, that is, to reform the unequal arrangement of compulsory property rights between employers and migrant workers.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分类号】:F069.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广路;;制度变迁与复活节岛的救赎——兼评李嘉图—马尔萨斯模型及其应用[J];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2010年01期
2 黄晓莉;杨利平;;破解区域技术创新路径依赖的制度分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郭菁菁;;科斯定理的产权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4期
4 宋智勇;;西方制度分析中的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J];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08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柏福;彭秀丽;;试论循环经济的产权制度创新[A];三湘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湖南省首届《三湘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康晓强;;产权理论:马克思和巴泽尔的比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3 胡华;;产权在自然资源保护中的作用初探[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郭艳茹;;管制为什么不利于经济增长:产权角度的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魏丽莉;;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精华及其现实意义[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干飞;;产权与自然资源的利用[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刘克亚;黄明健;;资源产权制度反思[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8 赵德余;;从新古典主义到演化制度主义——20世纪社会主义改革的重大理论分歧及其政策后果[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9 邓平;;制度、产权、政府与经济学[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方竹兰;;美国金融危机与经济人假设的反思[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柏晶伟;尽快建立资源环境产权制度[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2 肖炼;产权制度与公司治理[N];人民日报;2001年
3 湘潭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 刘桂斌;在企业改革中应构建要素资产者联合与劳动者联合相结合的联合体[N];发展导报;2001年
4 赵晓(北大经济研究中心);现代产权制度的内在演进力量(上)[N];南方周末;2003年
5 叶劲松;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吗[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6 马荣;信用就是金钱[N];发展导报;2002年
7 高 帆;信用缺失的深层诱因[N];中国信息报;2003年
8 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 柯荣住;信任及其解释:来自国内的跨省调查分析[N];证券日报;2003年
9 杨继瑞;辨析产权理论内涵[N];四川日报;2003年
10 陈豪;重视制度的经济功能[N];社会科学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韩冰;信用制度演进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2 廖卫东;生态领域产权市场的制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3 张晓红;我国微观经济组织的效率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谭丽华;产权制度的社会学分析[D];广西大学;2001年
2 张莉;产权正义的伦理思考[D];西南大学;2009年
3 洪丽君;自然资源定价理论与方法综述[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彭高旺;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D];湖南大学;2003年
5 梁伟涛;森林碳贸易市场运行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廖小文;马克思信用理论与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完善[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926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926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