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劳务派遣的法学思考

发布时间:2018-06-16 02:10

  本文选题:劳务派遣 + 法学思考 ; 参考:《中国劳动》2005年06期


【摘要】:对于劳务派遣三方主体之间的关系,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本文以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劳动力通过市场进行配置,为了使人尽其才,一个劳动者只能形成一种劳动关系的观念正在被全方位地突破,而一个人存在多重劳动关系恰恰是一种常态。这为我们以双重劳动关系来认识劳务派遣提供了基础。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parties of labor dispatch has always been debated in academic circles.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when the labor force is allocated through the market, the idea that a laborer can only form one kind of labor relationship is being broken through in all directions in order to make the best use of the talents. And the existence of a multiple labor relationship is exactly a normal. This provides a foundation for us to understand labor dispatch by dual labor relations.
【分类号】:D9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继寿;;劳务派遣用工的风险及防范[J];四川劳动保障;2011年05期

2 陈英凤;;遏制劳务派遣泛滥需法律“给力”[J];工会博览(下旬刊);2011年06期

3 陈英凤;;规范劳务派遣 亟待法律“给力”[J];中国工运;2011年07期

4 陈英凤;;遏制劳务派遣泛滥需法律“给力”[J];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08期

5 李社景;;推动劳务派遣工入会工作逐步走上正规[J];中国工运;2011年08期

6 胡高崇;;劳务派遣乱象纷繁 同工同酬形同虚设[J];法庭内外;2011年08期

7 李一然;;劳务派遣中的四大侵权现象[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7期

8 王志广;;劳务派遣的利与弊[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1年08期

9 本刊记者;;努力推动劳务派遣用工的依法规范[J];中国工运;2011年08期

10 倪宝贵;;国有企业要在劳务派遣工入会工作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J];中国工运;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广英;;劳务派遣用工利弊分析[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于博;;完善和规范我市劳务派遣用工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方维忠;;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不足及立法建议[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4 何德宝;;劳务派遣退回制度初探[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横井和彦;窦少杰;孟建兵;;七、从“劳务派遣”说开去——中日劳务派遣及其相关制度的比较研究[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彭涛;;对劳务派遣队伍稳定工作的思考[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沛佩;;浅析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法》规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8 郭纲;;劳务派遣:一种尚待完善的青年人力资源配置方式[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9 官长春;;规范国有道路运输企业劳务工管理的思考[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10 杨干;;如何疏导基层劳务派遣和人事代理职工的消极情绪[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教授 陈宏;劳务派遣法律责任分配规制问题探讨[N];人民法院报;2010年

2 高罗胜 缪友清 姜宏强;金坛“劳务派遣制”有效破解民工难题[N];常州日报;2005年

3 伊虹 记者 刘伟;绥棱劳务派遣公司显效[N];黑龙江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武唯;劳务派遣冲击劳动用工制度[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5 记者 吕晟君;今年力争劳务派遣5万人[N];兰州日报;2005年

6 高罗胜 缪友清;“劳务派遣”化解顽症[N];农民日报;2005年

7 记者 胡兴军 通讯员 杨学锋 张国才;我市规范劳务派遣机构管理[N];宜昌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汤碧琴;劳务派遣,不能自己派给自己[N];宁波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薛亚芳;劳务派遣,,松绑了吗?[N];人才市场报;2008年

10 记者 刘佳;北京应制定劳务派遣组织准入标准[N];北京商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时博;派遣用工的战略选择、制度构型和资源整合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王弘钰;劳务派遣工的组织公平、组织认同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6 吴晓琪;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在治理失业中的作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张然;欧盟灵活保障就业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田新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晔;我国劳务派遣规制的主要理论争议及路径选择[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戴广龙;劳务派遣中雇主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朱楠楠;我国劳务派遣中被派遣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刘星;基层供电公司劳务派遣工作的研究与思考[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5 尹晨臣;现阶段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劳资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郭颖;法治视野下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D];陕西科技大学;2010年

7 沈石怡;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对事业单位劳务工群体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丽华;“三性”原则视角下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发展方向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亚琦;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曲智;完善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若干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24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024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a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