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集体谈判中工人代表的行为偏好分析与激励机制建构

发布时间:2018-06-17 02:19

  本文选题:集体谈判 + 工人代表 ; 参考:《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摘要】:在劳动关系领域,集体谈判被认为是维护劳工权益的有效制度。但中国的经验表明,集体谈判制度的有效性并未得到工人,特别是基层工人的充分肯定。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是因为工人代表在集体谈判中的行为偏好及其与之耦合的激励机制缺位所致。因此,关注工人代表在集体谈判中的行为偏好并建立与之一致的激励机制,是提升中国集体谈判制度效果的现实选择,也是维护工人权益,促进劳资和谐乃至社会和谐的重要之举。
[Abstract]:In the field of labor relations, collective bargaining is regarded as an effective system to safeguard labor rights and interests. But China's experience shows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ective bargaining system has not been fully affirmed by workers, especially grass-roots workers. The reason for this problem is the absence of the behavioral preference of workers' representatives in collective bargaining and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coupled with it. Therefor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behavior preference of workers' representatives in collective bargaining and establishing a consistent incentive mechanism are the realistic choic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a's collective bargaining system and safeguard workers' rights and interests. To promote labor harmony and even social harmony is an important move.
【作者单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系;
【分类号】:D922.5;F24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任小平;;中国工会:转型期的诉求责难与制度救济[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许晓军;;中国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合作博弈[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冯钢;;企业工会的“制度性弱势”及其形成背景[J];社会;2006年03期

4 高春芽;;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小平;;论劳资谈判中的信息披露问题[J];当代财经;2012年04期

2 杨文伟;吴忠民;;劳资矛盾研究的进展及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劳资矛盾问题研究述评[J];东岳论丛;2012年04期

3 孔一;;从同乡会到工会——农民工组织化维权的可能道路[J];法治研究;2010年09期

4 杨家宁;;国内劳资关系研究述评[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张志刚;毕贺;;工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李光永;;正式制度、基层政府与体制弹性——温岭劳资个案及其启示[J];公共管理学报;2011年03期

7 祝映兰;;工会财力:基于国际视角的比较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曹荣;;企业劳动关系运行规则与工会博弈空间[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赵国成;;关于工会工作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刘澍;;高校工会:转型期的诉求责难与制度改造[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姚晶晶;卢军静;;Symbolic or Substantive:The Donating Behaviors of Chinese Firms[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汪仕凯;工人政治的逻辑及其变革: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刘勇;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工会利益整合—表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正喜;珠三角以农民工为劳动者的劳资冲突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龙云安;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王星;从“分配政治”到“生产政治”[D];吉林大学;2008年

7 王小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劳动关系与工会改革[D];复旦大学;2007年

8 宋国;合作行政的法治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宋桂祝;利益表达与政治整合[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汤玉权;利益、参与与地方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楠;国有企业工会行动的逻辑[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林雪霏;农民工阶级形成与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程芳琳;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内部协调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吕群山;论我国工会制度的缺陷及其改革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姚晶心;国有控股中小型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6 纪晓飞;博弈:乡村民营企业员工权益保障的实践逻辑[D];中南大学;2010年

7 陈晖;我国工会角色的缺位、错位与归位[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王晓飞;辽宁省中小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陈华;“相对弱资本”和“绝对弱劳动”格局下的浙江劳动保障[D];浙江大学;2007年

10 胡伟;从YW工会实践看政府的治理艺术[D];浙江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马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J];求是;2009年20期

2 任小平;许晓军;;“双重受托责任”下的中国工会维权机制研究——以工会介入“盐田国际”罢工事件为例[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10期

3 任小平;许晓军;;职工权益自救与工会维权策略研究——基于“盐田国际”罢工事件的观察[J];学海;2008年05期

4 吴清军;许晓军;;中国劳资群体性事件的性质与特征研究[J];学术研究;2010年08期

5 陈萌;;合作博弈:行政管理全球化的合作联盟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伊夫;徐多;;亲历一次罢工谈判[J];时代风采;2010年09期

2 林燕玲;日本的集体谈判[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3 张鲁;漫谈协调劳资关系的集体谈判[J];中国社会保障;1997年02期

4 程延园;;集体谈判在我国的发展与完善[J];工会博览;2006年03期

5 陈敏;现代企业制度的选择:工人参与[J];中国工运;1994年11期

6 吕玉林;捷克的集体谈判立法与三方机制[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7 ;集体谈判仍是难题[J];新闻周刊;2003年39期

8 程延园;集体谈判制度在我国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朱健;;西方国家劳资关系中的集体谈判[J];领导之友;2007年04期

10 吕楠;;英国行业工会在集体谈判中的优势与困境[J];工会博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玉萍;朱世龙;;浅谈解决劳资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之集体谈判[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林平;;集体谈判的战略劣势:DVD专利费高昂的可能原因探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川;;集体合同制度法律问题研究[A];深化企业改革的法律问题[C];2000年

4 赵亮;朱宪辰;;企业家创新行为的经验基础[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朱旭峰;黄珊;;电子政务、市民特征与用户信息行为——基于天津市市民调查的实证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胡代光;;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和我们的对策[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7 陈诗达;;非公经济劳资关系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路[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8 于海鹰;;SA8000社会责任标准与职业健康[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郭砾;赵云;;平衡工作与家庭:国际视角与中国政策[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宋晓梧;;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A];第七届中国改革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进一步推进集体 谈判制度[N];工人日报;2005年

2 畅绚;航天科技工人代表走进中南海建言献策[N];中国航天报;2009年

3 降蕴彰;理性对待 法治解决[N];经济观察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刘静;集体谈判在我国遭遇瓶颈[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郭强邋刘文宁;一线工人代表彰显“知识风采”[N];工人日报;2008年

6 见习记者 魏竣韬;深圳强力推动跨国公司集体谈判[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7 记者郑莉;成为私企老板的工人代表[N];工人日报;2003年

8 梁忻;集体谈判将成为雇主法律义务[N];中国企业报;2007年

9 首席记者 刘淼 栗明 记者 喻蕾 巴茜;送去党的温暖和节日祝福[N];鞍山日报 ;2009年

10 本报记者关明;工人代表话工会[N];工人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缪榕楠;大学教师任用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罗真;对抗性环境下多机器人协作关键技术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侯玲玲;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企业工资形成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4 王小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劳动关系与工会改革[D];复旦大学;2007年

5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6 罗后清;当代西方劳动力产权制度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7 杨正喜;珠三角以农民工为劳动者的劳资冲突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朱少杰;基于行为博弈的机动车辆保险奖惩系统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梁茵;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田巍;和谐劳动关系的政治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松;工资集体谈判“移植”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文晓红;美国高校教师集体谈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佳;美国公私部门集体谈判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李蕾;当下中国劳资关系调节的制度创新[D];南京大学;2011年

5 马静;集体谈判法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邓园;论我国集体谈判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湖南大学;2012年

7 陈巧林;基于人格特质的城市居民出游行为偏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章俊;集体合同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高凌霄;我国集体合法律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10 宋利华;工资集体协商的经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29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029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0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