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条例》实施效果及立法完善——基于定量分析的思考
[Abstract]: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number of industrial accidents in coal mine, railway industry and medium risk industr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1995 to 2010, which shows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ulations on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has a remarkable effect. The legislation of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should expand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refine the industry differential rate and the grade of the rate within the industry,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per connection of the same legislative time,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each law. The next amendment to the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Ordinance should be between 4-5 years and 4-5 years; accelerate the supporting legislation to maximize the effe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Law.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法学院;
【基金】:蒋月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社会法实施效果研究——以工伤保险条例和职业病防治法为对象”(10AZD02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2.55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文瑛,汪莉;工伤保险行业差别费率确定方法探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3期
2 曹树刚,李鹏,熊廷伟,刘玉成;费率机制在工伤保险中的作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苗丽壮,李涛,傅华;我国工伤保险现况及其对策[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0年06期
4 李全伦;工伤保险费率机制设计的探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年02期
5 李志明,章洁,康玉梅;中国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理论界;2004年05期
6 董溯战;德国、法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7 陈胜,刘功智,耿凤,刘铁民;我国工伤保险费率机制的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8 周慧文;欧洲国家工伤保险费率管理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用经济手段促进企业改善劳动安全条件的尝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9 周慧文;德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评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10 李传贵;魏振宽;程慧敏;常明亮;汪卫国;刘艳军;;中小企业“4+1”安全管理与监管模式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乐;;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竞合分析[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01期
2 潘建波;《劳动法》应是处理工伤事故的法律依据[J];劳动保护;2000年12期
3 ;政策问答[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7期
4 潘志东;;我的情况属于工伤吗[J];法律与生活;2008年05期
5 郑玉;;出现工伤事故,如何要求赔偿[J];山东审判;1997年10期
6 陈云;;谈工伤事故责任与交通事故责任的竞合[J];福建法学;1999年01期
7 李传江;;工伤的认定及其经济待遇[J];法学天地;2001年08期
8 易国锋;;农民工工伤维权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9 陆刚;;关注农民工工伤事故 为农民工泪洒工伤维权[J];建筑工人;2008年12期
10 陈默;吕成;;主客观相一致——工伤认定的标准[J];人民司法;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韦良钢;;论劳动者因工伤事故导致人身损害的司法救济途径[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牛淑贤;;从班古拉事件看工伤事故责任的承担[A];山东体育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卫戈;;责任工伤事故中的民事赔偿问题值得注意[A];昆明铁路局安全基础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郭立天;王雪鸿;;完善用人单位在工伤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竞合问题上的法律思考[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谭永良;;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王志业;李争圆;;现行工伤认定制度的思考[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梁忠;;海西建设中工伤保险制度发展趋势探讨[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周贤日;;中国工伤认定制度探微——以最高法院公报的五个工伤认定案件为视角[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张倜;;法治关怀视野下的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晖;承包人无用人资格 发包方被判承担工伤保险责任[N];江苏经济报;2007年
2 孙卉;劳务派遣中工伤保险责任的承担[N];江苏法制报;2006年
3 沈峰;工伤事故调查工会参与值得推广[N];中国工商报;2003年
4 魏晓萍;浅谈企业职工劳动工伤事故 未保险原因及危害[N];现代物流报;2007年
5 蔡昌;“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伤保险责任由谁承担[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6 晓剑;职工被借调期间受工伤 保险责任谁承担?[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7 曹云华;农民工遇到工伤事故如何维护合法权益[N];周口日报;2005年
8 毛建新;工伤事故赔偿程序太过复杂和冗长[N];人民法院报;2004年
9 朱伟东;张茵有话要说[N];华夏时报;2008年
10 辛祥;遭遇工伤维权 如何不再受伤害[N];人民法院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琳;工伤事故民事责任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2 郑培泉;工伤事故责任辨析[D];四川大学;2004年
3 李世强;我国工伤事故处理程序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4 禹政一;工伤事故法律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吕亮;四川苟女士工伤事故赔偿案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6 冯鹏玉;论工伤保险责任与损害赔偿责任之竞合与重合[D];苏州大学;2008年
7 刘炼科;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法律适用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8 薛春林;工伤事故保险赔偿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的适用关系[D];四川大学;2005年
9 许恬;关于机动车交通肇事引发工伤事故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刘兴元;工伤赔偿法律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67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267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