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劳务派遣制度的规范缺失及发展前瞻

发布时间:2018-10-12 20:15
【摘要】:劳务派遣的产生和制度演进是劳动力市场趋向灵活的产物,其雇佣和使用相分离、关涉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工及用工单位三方主体的法律特征使其与仅涉及雇主和劳工两方主体的传统典型劳动雇佣有较大差异。劳务派遣在各国劳动力市场上发挥的不是主力作用,应当充分认识其所具有的双面性,限制其干扰劳动关系稳定、损害劳动力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秩序的消极影响。在劳务派遣的制度设计中应从市场准入、行业分布范围及派遣期限等方面予以规制,建立劳务派遣与典型雇佣之间衔接的良好机制。
[Abstract]:The emergence and institutional evolution of labor dispatch is the result of the flexible trend of labor market, and its employment is separated from its use,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labor dispatch unit. The leg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ipartite subjects of dispatched labor and employment units make it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typical employment involving only employers and workers. Labor dispatch does not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 labor market of various countries. It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its dual nature, limit its negative influence of interfering with the stability of labor relations, harming the health of labor market and the order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system design of labor dispatch should be regulated from the aspects of market access, industry distribution and dispatch period, and a good mechanism should be established between labor dispatch and typical employment.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D9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全兴;;劳动派遣是“鸡刀”还是“牛刀”——我国劳动派遣的现实本质及其矫正[J];当代法学;2006年06期

2 郑尚元;;不当劳务派遣及其管制[J];法学家;2008年02期

3 郑尚元;;我国劳动派遣现状与劳动者权益保护——兼谈《劳动合同法》(草案)中“劳动派遣”之立法规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源;;我国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王全兴;黄昆;;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若干规则[J];北方法学;2009年03期

3 丁建安;;企业劳动规章的法律性质辨析——兼评我国企业劳动规章法律制度[J];北方法学;2009年03期

4 王天玉;;就业权:理论、制度与类型[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侯殿收;;理性分析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利与弊[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杨胜利;;劳务派遣制度的规范缺失及弥补路径探析[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张菁菁;;浅谈劳动争议[J];才智;2009年08期

8 蒋玲;;研究生就业歧视问题研究文献综述[J];才智;2011年10期

9 段艳华;崔庆玲;;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法理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03期

10 李微娜;王海兵;;论劳务派遣中被派遣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保护[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业宏;肖蓓;;外资并购中国企职工劳动就业权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吕金朝;;论未续签合同劳动关系的性质及法律责任[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张秀敏;;《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A];京津冀和谐劳动关系论坛暨河北省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丹丹;日本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穆随心;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龙帝(Mr.Vitoonthep Nawadejo);劳动规章制度立法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马福军;劳动权的税法保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松珍;调职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崔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合作型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国华;员工参与公司治理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张凌竹;退休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芳;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孟兆芳;以人为本视角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原;解雇事由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鲍云松;竞业禁止制度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黄学军;罢工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陆静;劳动者预告辞职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高丽华;“三性”原则视角下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发展方向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翟旭丹;演员自雇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郭静薇;我国劳动规章制定程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郭玢;对我国劳务派遣管制问题的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常凯;李坤刚;;必须严格规制劳动者派遣[J];中国劳动;2006年03期

2 郑尚元;;我国劳动派遣现状与劳动者权益保护——兼谈《劳动合同法》(草案)中“劳动派遣”之立法规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胜利;;劳务派遣制度的规范缺失及弥补路径探析[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如何避免劳务派遣用工泛滥成灾?[J];工友;2011年05期

3 ;“被派遣”的劳动者 系列之一[J];中国女性(中文海外版);2009年11期

4 司乃捷;;劳务派遣的法律与实践思考[J];中外企业文化;2008年07期

5 程垦;;民工纳入“劳务派遣用工体系” 值得期待[J];工友;2005年02期

6 王芳;;劳务派遣工权益保障问题探析[J];山东劳动保障;2006年09期

7 马国华;;劳务派遣对劳动合同制度的冲击与影响[J];工友;2006年05期

8 余明忠;;劳务派遣“接力”谈[J];工友;2007年06期

9 李桂先;;浅析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风险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年06期

10 ;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难逃用工责任[J];吉林农业;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德宝;;劳务派遣退回制度初探[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于博;;完善和规范我市劳务派遣用工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方维忠;;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不足及立法建议[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4 赵广英;;劳务派遣用工利弊分析[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横井和彦;窦少杰;孟建兵;;七、从“劳务派遣”说开去——中日劳务派遣及其相关制度的比较研究[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彭涛;;对劳务派遣队伍稳定工作的思考[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沛佩;;浅析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法》规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8 郭纲;;劳务派遣:一种尚待完善的青年人力资源配置方式[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9 官长春;;规范国有道路运输企业劳务工管理的思考[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10 郎冲;;企业用人即时辞退员工的法律风险防范及(劳务)派遣风险防范[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厂长经理人才有限公司高级人力资源顾问 曾志江;日本的劳务派遣业的派遣机构[N];组织人事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刘姝宏;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难逃用工责任[N];法制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小彤;劳务派遣遭遇“三重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4 班书尚 王绪波 徐国林;劳务派遣为何同工不同酬?[N];连云港日报;2010年

5 特约撰稿 周斌;百思买遣散“劳务派遣员工” 雅戈尔收回“最牛放假通知”[N];人才市场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武唯;劳务派遣冲击劳动用工制度[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7 上海厂长经理人才有限公司高级人力资源顾问 曾志江;揭密日本的劳务派遣业[N];组织人事报;2009年

8 伍朝阳;柳工首批优秀劳务工“转正”[N];中国职工科技报;2009年

9 邱艳阳 陈荣鑫;完善劳务派遣制度 实现人力资本效益最大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李星婷;工作一辈子你也不是单位的人[N];重庆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婷婷;劳务派遣合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时博;派遣用工的战略选择、制度构型和资源整合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王弘钰;劳务派遣工的组织公平、组织认同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刘东旭;流动社会的秩序[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7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8 吴晓琪;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在治理失业中的作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应松宝;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张然;欧盟灵活保障就业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晨臣;现阶段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劳资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曲智;完善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若干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高tq;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4 刘星;基层供电公司劳务派遣工作的研究与思考[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5 张亚琦;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康皓;我国劳务派遣用工难点问题研究及其政策建议[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王艳军;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8 韩晔;我国劳务派遣规制的主要理论争议及路径选择[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朱楠楠;我国劳务派遣中被派遣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程伟;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保护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674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2674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4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