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法中关于工时和周休制度的历史演进
[Abstract]: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system of working hours and Weekly rest in China's Labor Law Zhang Xipo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issued the regulations on working hours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February 3, 1994, which will take effect from March 1 of that year. 8 hours per day, On March 25, 1995, the State Council issued a revised versio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分类号】:D9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J];四川政报;1995年07期
2 董伟;王培培;;“加薪”成民众当下最大期待[J];劳动保障世界;2008年05期
3 ;不定时工作制下是否需要支付加班工资[J];中国社会保障;2006年06期
4 阎付克;;不定时工作制怎样定才有效?[J];人力资源;2007年10期
5 ;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J];安全与健康;1995年02期
6 ;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1995年03期
7 李凯;;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岂能成为增加工作时间的“借口”?[J];工友;2008年01期
8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部分工作岗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复函[J];中国劳动;2000年05期
9 王熙玮,王涛;探索党在农村新的领导方式——牟平县实行支部领导下的党小组工作制[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0年02期
10 孙长青;;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应提前告知[J];中国劳动保障;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莉萍;;SARS病区“五人六时”工作制的建立与效益分析[A];2003全国SARS防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2 许建宇;;关于劳动法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3 常仁翠;高辉;井月秋;张海风;;对门诊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小组健康教育工作制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薛济民;;合同法与劳动法关于合同效力规定的比较[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全兴;;劳动法构建和谐劳动环境的两种视角[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余晓光;;劳动法中若干法律问题研究[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姜俊禄;;依法治国与中国集体合同制度的发展[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郭学军;邱忠云;李凤菊;张军;丁关荣;刘敏洁;;18例APL患者CR后小剂量砷剂配合ATRA长期治疗随访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陆瑾;陈奇;叶蕊芳;李会平;侯丰珍;陆剑英;;热处理对锌掺杂的Ag-TiO_2多孔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降低非生产占用时间——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制造一部板金“向日葵”QC小组[A];2003年度电子工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质量信得过班组经验专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车文斌邋晨迪;不定时工作制 不能只由企业说了算[N];成都日报;2007年
2 雪峰;一三四团一线工作制促和谐[N];兵团日报(汉);2006年
3 郑光生 肖祖新;实行柜员全日工作制[N];福建日报;2007年
4 郑雨茹;厦门局在三个繁忙口岸实行七天工作制[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5 记者 房惠玲 实习生 苏晓洲;企业超时工作报批[N];甘肃经济日报;2006年
6 北京 高深;无缺位工作制好[N];人民日报;2006年
7 特约记者 涂玉国 通讯员 郭秦;襄江社区“错时工作制”服务居民[N];湖北日报;2011年
8 柘荣记者站 郑延芳;柘荣推行“三线”工作制[N];闽东日报;2006年
9 宋斌;法国三十五小时工作制今年终止吗[N];光明日报;2008年
10 於武进 孙群;上海海关将试行“5+2天”工作制[N];中国国门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翼飞;公司管理人员的劳动法适用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2 张在范;俄罗斯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的实现机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穆随心;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松珍;调职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娜;退休再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金哲;休息权及其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天玉;工作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胡玉浪;劳动报酬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程武龙;公务员劳动基本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博;我国劳动基准法律制度应对WTO劳工标准议题的策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2 曾琳;工作场所性骚扰的劳动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3 卢文娟;新劳动法背景下企业雇佣政策选择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潘正雨;在校生劳动法主体资格司法实践中的问题与立法建议[D];湖南大学;2010年
5 张平;法国劳动法中的解雇权[D];南京大学;2011年
6 吴迪;劳动法视野下的大学生兼职权益保护[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于凤娇;家政工人权益的劳动法保护[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8 乔书;劳动法对企业高管的规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项洋;纳粹德国劳动者保护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林太;劳动法公法性分析及其启示[D];苏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69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269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