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广东就业援助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3 17:42
【摘要】:为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我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我国的就业援助制度。但从当前的实施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很多基本的法律法规尚未制定出来,就业援助工作无法切实做好。在当前背景下,广东省作为全国的人口和经济大省,就业压力特别巨大,在上位法无相关规定时,如何根据自身状况,去构建符合当地需求的就业援助制度,以期解决自己省内的就业援助问题,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本文首先对就业援助制度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包括涉及就业援助的一系列概念的界定,从对象、措施、原则、程序、监督与救济等方面的内容去明确就业援助的制度内涵;同时梳理我国就业援助制度的发展历程,为进一步研究就业援助制度奠定理论基础。其次是对广东就业援助制度的现状进行规范分析与实效分析,探索制度构建的法律依据与制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不足。再次是介绍了部分发达国家在解决就业援助问题方面的经验,以供广东借鉴用来完善自身的就业援助制度。最后总结前文的内容,从制度理念的转变、制度体系的完善以及消除就业援助不平等现象等方面去完善和建设广东省就业援助制度。
[Abstract]:In order to help the difficult groups to obtain employment, China has formulated a series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which has initially formed the employment assistance system of our country. But from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effect is not ideal, many basic laws and regulations have not been formulated, employment assistance can not be done well. In the current context, Guangdong Province, as a large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province in the country, has a huge employment pressure. When there is no relevant provisions in the upper law, how to build an employment assistance system that meets the local needs according to its own situ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assistance in our province.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employment assistance system, including the definition of a series of concepts related to employment assistance, from the object, measures, principles, procedures, supervision and relief to clarify the connotation of employment assistance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combing the development of employment assistance system in China,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f employment assistance system. Secondly, i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mployment assistance system in Guangdong Province, explores the legal basis of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process of system operation. Thirdly, it introduces the experience of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solving the employment assistance problem, 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by Guangdong to perfect its employment assistance system. Final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tents of the above, from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ystem concep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and the elimination of employment assistance inequality to improve and build the employment assistance system in Guangdong Province.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敏凯;;社会弱势群体维权援助制度创新与服务型政府建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孙健;;贸易调整援助制度析评[J];法制与社会;2011年09期

3 唐海涛;;国内律师援助制度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12期

4 于向阳;;国外被害人社会援助制度比较与评析[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02期

5 杨文忠;尽快建立健全老年人援助制度[J];中国社会工作;1998年03期

6 杨文忠;我国老年人援助制度亟待完善[J];法学杂志;1998年03期

7 杨永红;;欧共体国家援助制度的一体化及对我国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07年05期

8 伊佳严;我国应尽快建立健全老年人援助制度[J];人口学刊;1996年06期

9 朱健;;澳门司法援助制度[J];中国法律;1999年S1期

10 陈利强;屠新泉;;美国贸易自由化补偿机制——贸易调整援助制度研究~[J];国际商法论丛;2013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利强;屠新泉;;美国贸易自由化补偿机制——贸易调整援助制度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2 陈利强;屠新泉;;WTO体制下美国贸易调整援助制度之合法性探析[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3 曾南城;林秋琴;;扩大就业与加快广西发展[A];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党的十六大经济理论与加快广西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4 韦祖煜;;扩大就业在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A];2006年“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就业与再就业有关问题的研究[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陈诗达;陈凌;;浙江省就业形式的灵活多样化[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暨2004浙江就业报告[C];2004年

7 强欢欢;;南京市新就业人员聚居空间的现状解析[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居住区规划)[C];2014年

8 熊盛文;;六管齐下 努力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熊盛文;;完善有关政策 促进灵活就业[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方火春;;充分就业的艰巨性及其应对策略[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三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夏津县物价办公室 李静;推行价格鉴定援助制度[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2 高伟;双流县修订完善重大疾病社会援助制度[N];中国社会报;2009年

3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消除零就业家庭769户[N];和田日报(汉);2010年

4 屈亚军邋王尚锋;我市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健全完善[N];商洛日报;2007年

5 记者 贾君;北京 将建消保鉴定援助制度[N];中国消费者报;2013年

6 ;司法援助制度应慎用[N];人民法院报;2003年

7 文彩云;南宁建立再就业援助制度[N];广西日报;2007年

8 通讯员 刘全军;紫阳建立“零就业”家庭援助制度[N];安康日报;2007年

9 李永武;居民患重大疾病可申请援助[N];兰州日报;2007年

10 记者 蓝云邋实习生 俞桂枫;我省继续完善就业援助制度[N];福建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欣;中国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2 吕红;转型期中国灵活就业及其制度创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吴朝安;社会组织促进劳动力就业的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于学江;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5 黄红华;统筹城乡就业中的政策工具选择与优化[D];浙江大学;2009年

6 李永捷;中国就业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7 梁策;我国统筹城乡就业的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徐平国;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蒋阳飞;我国就业公平及其制度保障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林霓裳;我国商品贸易对就业的影响效应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航;广东就业援助制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年

2 杨光世;贸易调整援助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3 牛丽慧;信息贫困形成的经济学机理及其援助制度的设计[D];山西大学;2016年

4 张淑敏;美国贸易调整援助制度研究与启示[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5 孙叶平;论我国企业贸易调整援助制度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翟义东;论贸易调整援助制度[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姚宝启;论我国外贸法企业调整援助制度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财斌;就业援助立法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9 李星星;论农业贸易调整援助法律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王薇薇;美国贸易调整援助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90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290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a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