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谈工伤保险的社会保险属性

发布时间:2018-11-08 10:15
【摘要】:由于理论研究滞后、渐进式立法等因素影响,工伤保险保障范围明显受到劳动法相关理论和制度的强力制约。本应纳入保障范围的人员,受劳动法上劳动关系制约未予保护;本应通过行政程序即可解决的事实争议,要先进行劳动争议之民事程序,后接行政程序,甚至再接民事程序;本要透过保险法律关系体现社会保险属性,权利人身份却至今未明。滞后的理论不能发挥相应指导作用,必须依据工伤保险的社会保险属性进行调整;要明确其社会风险理论基础、承认其雇员认定要件和扩张其保护客体等,彰显其社会保险属性后,再通过保险人、被保险人、保护情形和因果关系等要件的矫正,对工伤保险相关制度进行相关的废、改、立。
[Abstract]:Due to the lag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progressive legislation and other factors,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is obviously strongly restricted by the relevant theory and system of labor law. The personnel who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are not protected by the labor relations in labor law; the fact dispute that should be resolved by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civil procedure of labor dispute, the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nd even civil procedure; Through the legal relationship of insurance to reflect the social security attributes, the identity of the obligee has not yet been clarified. The theory of lag can not play a corresponding guiding role, and must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insurance attribute of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its social risk, recognize its employees' identification requirements and expand its protective objects, etc., and show its social insurance attributes, and then correct them through the elements of insurer, insured, protection and causality, etc. The related system of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is abolished, changed, and established.
【作者单位】: 上海市嘉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分类号】:D922.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印发贯彻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的指导意见的通知[J];创业者;2004年03期

2 易佳言;;关于工伤保险3个问题的思考[J];现代职业安全;2013年09期

3 ;安全生产和工伤保险有奖知识竞赛试题[J];中国社会保障;2000年04期

4 廖霞 ,闻博;老板,你办了工伤保险吗?[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0年10期

5 李征宇;工伤官司知多少——关于工伤保险权益[J];中国社会保障;2001年10期

6 陈晓蕾;工伤保险[J];劳动保护;2001年02期

7 ;职工蓄意违章行为致伤不能列入工伤保险范围[J];创业者;2001年11期

8 汪尚潜;;工伤保险有误区[J];中国社会保障;2002年10期

9 ;广东省社会工伤保险预防费和康复费管理暂行办法[J];创业者;2002年01期

10 曹岁明;;工伤保险立法、执法和管理上的误区系列话题 立法篇[J];福建劳动和社会保障;200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华中;;关于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的哲学思考[A];全国第二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杨晋川;刘庆民;;谈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张合民;;工伤保险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4 孟庆春;李敏;唐婧;;工伤保险实施以来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探讨[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周华中;;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工伤保险事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兼论工伤保险的发展及其基本功能[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于宝妹;蔡静;王立谦;宋秉文;;建立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探讨[A];2008年科技学术研讨年提速安全与和谐铁路论文集[C];2008年

7 万成略;;工伤保险的现状与发展及启示[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8 李方;张明丽;;武汉市中小企业工伤保险问题探讨[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9 杜红兵;杨瑾娣;;我国煤矿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的现状与发展[A];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年会、“安全健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交流会、全国第三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李敏;孟庆春;;《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后的问题与思考[A];中国金属学会2004’冶金安全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新民;当前工伤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1年

2 记者王伟;工伤保险工作的里程碑[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3 王伟;李庆华;工伤保险工作的新起点[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4 ;颁布《工伤保险条例》的意义?[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5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王东进;践行“三个代表” 推进工伤保险[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6 张杰;进城务工人员呼唤“工伤保险”[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付平;把握精神 注意兼顾 全面推进工伤保险工作[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张洁;工伤保险叫好还要“叫座”[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张洁;工伤保险扩面不平衡亟待破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张洁 谢梅;煤矿:工伤保险扩面路还很长[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蔡和平;中德工伤保险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北京大学;2004年

2 李榕;煤矿工伤风险评价及保险费率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媛;山西省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9年

2 董颖;完善我国工伤保险的预防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3 王博;矿难有效治理中的工伤保险体系建构和运行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魏东;完善我国工伤保险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倪琨;加强我国工伤保险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熊杰;我国工伤保险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赵玉忠;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佟静;枣庄市工伤保险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唐淑艳;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胡逊;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探析[D];贵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181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3181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b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