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的新特点
[Abstract]:From January to June 2012, Tianjin Labor and personnel dispute Mediation and Arbitration Organization filed a total of 6778 cases of labor and personnel disputes (excluding cases carried over from the previous year), an increase of 3.54 from the same period last year, and an increase of 11.94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quarters of this year. Involving 7714 workers; 1124 cases not accepted; 6848 cases concluded in the current period; 100.938 million yuan involved; 50.89% of cases closed through mediation;
【作者单位】: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分类号】:D922.5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志忠 ,廖金芳;事业单位与职工之间的人事争议适用法律探析[J];才智;2005年01期
2 司义夏;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现状及有关问题[J];中国公务员杂志;1995年10期
3 吴庆安,张用剑;人事仲裁,我们为你喝彩[J];中国公务员;1998年05期
4 仲文;人事争议仲裁知识与政策信箱[J];人事与人才;2001年08期
5 ;信息传真[J];中国人才;2003年11期
6 任学强;适用劳动法解决事业单位人事争议[J];中国劳动;2005年09期
7 本刊记者;;全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会议在临沂召开[J];山东劳动保障;2010年04期
8 黄寿德!省人事厅副厅长;人事争议仲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J];人事与人才;2001年08期
9 赵晓燕;;如何进一步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机制[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1年06期
10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平;;让调解不再“被自愿”——优化民事执行职权配置合理制约调解的随意性[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宋翼;;浅议中国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与创新[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3 张照东;叶勇;;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4 程英红;;市场经济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5 陈世敏;;劳动仲裁若干热点问题浅析[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6 梁运烈;;浅论劳动者老人靠谁养活[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A];2007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8年
8 董保华;裘国梁;张宪民;戴建平;屠可风;宋志宏;周开畅;陆胤;关馨;徐颖;宋靖;朱懂理;薛孝东;朱雯雯;吕岗;;劳动关系多方协调机制研究(总报告部分)[A];2005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5年
9 朱邦盛;;开发劳动者创造力是构筑企业创新体系的基础[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10 孙锦华;;国有企业制度创新与劳动者动力机制的再造[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首席记者 齐泽萍 实习生 齐馨竹;300人以上企业要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2 记者 迟宏波 通讯员 赵爽 张爽;黑龙江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结案率达97%[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3 河南省开封市人事局 崔卫东 王继芝;人事争议调解四步法[N];中国人事报;2009年
4 记者 迟宏波;提高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5 记者 夏中南;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日臻完善[N];中国人事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林晓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更上层楼[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7 记者 付生 通讯员 刘强;建立多元化覆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制[N];潍坊日报;2011年
8 记者 赵香 通讯员 许建;宿迁劳动人事争议结案率领先全省[N];宿迁日报;2011年
9 记者 尚新民;我市部门联动构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和制度体系[N];开封日报;2010年
10 记者 郑莉 丁军杰;调解成化解劳动人事争议基本手段[N];工人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2 王生长;仲裁与调解相结合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3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袁忠民;我国仲裁机构演变的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5 李嵘;论中国少数民族劳动者素质技能和社会地位的提高[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何明洁;劳动与姐妹分化:中国女性农民工个案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7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钱智勇;对教育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9 孙志伟;论公有制企业的性质、权利体系、目的及其实现形式[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林爱民;国际投资协定争议仲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颖;废除我国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的若干思考[D];山东大学;2006年
2 郭丕韬;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与法律适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杨大伟;我国人事争议解决机制的现状、探索与发展[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章晖丽;人事争议仲裁若干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杨蕾;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解决机制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6 胡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7 姚亚军;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郭梅;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吉林大学;2006年
9 何晓洁;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10 杜波;事业单位职员权利救济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76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376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