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劳动关系的选择性干预与集体劳动关系的制度逻辑

发布时间:2019-01-17 11:29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演变、劳资力量对比变化,应当加强集体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但目前的劳动法制存在对劳动关系的选择性干预,即对个体劳动关系规制过度,而对集体劳动关系干预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劳动法制完善程度、集体劳动关系调整目标的多元化等。应当完善劳动法及其配套规定,使集体劳动关系有法可依;明确集体劳动关系的定位,将劳动者权益保护作为集体劳动关系的首要目标,构建可持续的集体劳动关系,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evolu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change of labor force, the law adjustment of collective labor relation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However, the present labor law has the selective intervention of the labor relation, that is, the regulation of the individual labor relation is excessive, and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collective labor relation is insufficient. The main reason lie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 the perfection degree of the labor law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adjustment target of the collective labor rel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perfect the labor law and its related regulations, so that the collective labor relation has the legal basis; the positioning of the collective labor relation is defined,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kers' rights and interests is the primary goal of the collective labor relation, and the sustainable collective labor relation is constructed,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social stability are realized on the basis of that.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0年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项目重大课题《公平分配制度法律保障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LS—A1002)
【分类号】:D9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董克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劳动关系的变化与调节机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04期

2 郑广怀;;劳工权益与安抚型国家——以珠江三角洲农民工为例[J];开放时代;2010年05期

3 刘湘琛;曾嵘;;集体劳动争议的法律调整问题——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为视角[J];求索;2007年02期

4 吴元元;;劳资契约安排的制度逻辑——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经济学重读[J];现代法学;2009年01期

5 许晓军;;中国特色劳动关系调整模式新视点[J];学术研究;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昕;对转轨时期中国劳动力市场秩序建设问题的思考[J];财贸经济;2004年01期

2 谢奕;;论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以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制度为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李樱gU;试论我国就业市场化及其发展困境[J];辽东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罗燕;林秋兰;;集体劳动争议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国31个省市区的数据[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韩秀义;;阐释一个真实的中国宪法世界——以“宪法常识”为核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6 杨家宁;;国内劳资关系研究述评[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陈乃新;楼建兵;;刍议《劳动合同法》专项培训之违约金制度[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潘泰萍;;浅谈我国劳动者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征与预防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13期

9 潘泰萍;;集体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02期

10 许海燕;;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成长及障碍分析[J];理论界;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3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亚伯;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论纲[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5 龚基云;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何圣;上海劳动关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周卫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资争议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8 叶托;中国地方政府行为选择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军;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2 孟海涛;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状况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3 于萍;工会与社会主义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D];山东大学;2006年

4 杜小燕;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转型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5 姚建忠;员工主导型劳动关系的稳定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6 张寒英;构建江西民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洪丽;转型期我国政府的劳动关系干预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夏守财;统筹城乡就业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9 许竹;军工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劳动关系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10 张慧;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福柯;苏力;;法律精神病学中“危险个人”概念的演变[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2期

2 许晓军;任小平;;从“盐田国际”罢工事件看中国工会维权路径中的制度救济[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4期

3 刘福奇;;对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许晓军;;工会在劳动合同法中的权利及作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姜颖;;劳动合同法对现行劳动法的修改及对我国劳动关系的影响[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许晓军;任小平;;中国工会职能实现过程中的资源需求与制度建设[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冯同庆;;被规避、被冷落的劳动合同法及其出路——劳动关系调整中国家行政主导取向之检讨[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曾虹文;吴光辉;;敢闯敢试 不断探索 深圳劳动争议仲裁改革与实践[J];中国劳动;2007年06期

9 王若谷;糖果意志效应[J];人才开发;1996年06期

10 张永宏;;争夺地带:从基层政府化解劳资纠纷看社会转型[J];社会;2009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舒迪;[N];人民政协报;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锁;;双重制度逻辑与非营利组织的运行——一个新制度主义视角的解释[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付麟;;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否取代工会[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黄相怀;中国政治发展的制度逻辑[J];教学与研究;2005年05期

4 叶麒麟;;双重制度逻辑与县级人大常委会的成长——一种新制度主义视角的解析[J];宁夏党校学报;2008年05期

5 郭松;;中国刑事诉讼制度变迁的多重逻辑:一个分析框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6 陈晓强;;和谐劳动关系探析[J];长白学刊;2009年03期

7 周雪光;艾云;;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一个分析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8 张寅;邹荣;;当前我国区域公共政策制度建构探析[J];西安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9 刘海涛;政治文明的宪政主义逻辑[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10 黄学贤;陈峰;;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法治化路径探析[J];学习论坛;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义飞;;农民工身份代际传递的制度逻辑——一个再生产的视角[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奇林;;制度的逻辑与悖论: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陈华;文启湘;;流通企业的(规模)边界[A];“2003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陈华;;流通革命:沃尔玛分店扩张及其经济影响[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黄学贤;陈峰;;农村群体性事件法治化的制度逻辑——基于城镇化背景的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赵霞;;零售企业连锁扩张的边界分析:一个理论模型[A];“商业改革与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衡水老白干杯”征文颁奖活动论文集[C];2010年

7 韩世强;;农民工子女:类型分化及其社会融入的制度逻辑[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岳云;高校经济运作研究开新路[N];市场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宁 杰;审视“司法人性化”[N];人民法院报;2004年

3 王云辉 李晓艳 整理;运营商浅尝自主权:政府退做“天使投资”?[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4 周丽;家庭目标健康管理计划催生“家庭保健体检产品”[N];中国贸易报;2009年

5 四川省雅安行政学院 李尚勇;农民合作社的制度逻辑和制度要求[N];中华合作时报;2010年

6 王琳;错位责任追究的另一层隐患[N];检察日报;2004年

7 王湘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隔岸平衡手”摆下新棋局[N];中国国防报;2010年

8 贺照田;为什么转向思想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王湘穗;美国深患“亚洲焦虑症”[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10 博士 刘保华;显性IT隐化将改变企业形态[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郭锐;东亚体系转型与中国大战略[D];吉林大学;2008年

2 叶托;中国地方政府行为选择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袁真富;驰名商标异化的制度逻辑[D];上海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澍源;资源型城市善治的制度逻辑:一个政府与企业互动的新制度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琪;村落终结之际:城中村产权建构的制度逻辑[D];西北大学;2008年

3 张和生;“举国大考”的民本回归[D];中南大学;2008年

4 董辉;从“指令”到“行动”:公立学校的变革政策执行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陈友余;我国零售企业分店扩张模式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6 李霞飞;WTO规则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7 林金涛;NMDA受体主亚基NR1单克隆抗体对NMDA受体介导电流的调制作用[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8 黄蓉;加拿大大学治理结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9 吉新彩;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急性分离海马神经元NMDA-激活电流的调制作用[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100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4100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9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