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就业歧视立法若干问题探析
[Abstract]:The increasing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is of great harm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condi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pecial anti-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law in our country are already ripe. The anti-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law should not be supplemented and modifi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labor law, but should be put into practice and the operability should be emphasized; the "fairness and justice" and the "social standard" 's legislative idea should be adhered to, and the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hip should be constructed; the category,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and the identification standard of the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should be clearly defined,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at can't be done.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分类号】:D9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竹文君;试论就业歧视及其公法规制[J];河北法学;2004年10期
2 张卫东;;平等就业权初论[J];政治与法律;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海军;;论就业歧视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林嘉;;论我国就业歧视的法律调控[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3 张爱民;保护平等就业 促进社会和谐[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刁振娇;;农民工就业权的平等保护[J];企业经济;2006年09期
5 王岩云;;权利的张扬与追寻——2006年中国权利问题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04期
6 章群;;《就业促进法》立法的理性思考[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黄慧;;完善生育保险制度,促进女性公平就业[J];台声.新视角;2005年06期
8 张艳;;反就业歧视及其法律建构[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9 周伟;;我国就业中年龄歧视的实证研究——以1995~2005年上海和成都两市30万份招聘广告为例[J];政法论丛;2007年03期
10 张明华;;反歧视的经济法路径分析[J];政法论丛;200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素萍;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现象及影响因素[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2 黄拥;我国大学生初次就业歧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3 何颖;论公平就业立法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D];四川大学;2006年
4 朱宏;论平等待遇权在我国的设立[D];兰州大学;2006年
5 张琳琳;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的法理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李晓辉;论“双稳健”政策下的就业问题与失业治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郭敬;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谭湘玲;农民工就业歧视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崔平;我国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歧视现状及其法律分析[D];兰州大学;2007年
10 董亚伟;女性就业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懂理;促进就业与反歧视研究综述[J];中国劳动;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丽君;王海英;;人性化执法与构建和谐社会[J];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2011年03期
2 刘秀娟;;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魏强;;现代民主社会的基本要求——行政公开[J];枣庄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申晓华;;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行政立法与民主参与[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辉;;和谐社会理念下环境保护法之定位[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3 牛玉兵;;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行政立法[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吴志洲;林和静;;构建和谐的行政补偿制度[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武静;彭欣;李希昆;;论环境权与和谐社会[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6 张超;;政府信息公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选择和必由之路[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邓泽;;坚持依法行政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赵美珍;戈琳;;论生态文明与环境法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闵浩;王宇红;;权利抑或义务:环境保护的理念重构与入宪路径选择——以排污权制度的引入为例[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10 董华;;用和谐理念指导我国《矿产资源法》的修改[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锐;《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姣凤;我国行政给付制度的完善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徐栩;行政调解制度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文鹏;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立法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4 黄坤;和谐社会视野下宗教立法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王小琴;行政契约的法理本源探析[D];山西大学;2005年
6 龚炜;群体性事件处置相关法律问题[D];苏州大学;2005年
7 郑磊;法治行政视野下和谐社会的构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8 殷献满;和谐社会视角下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法理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8年
9 欧阳山;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炳文;行政合同分析及其法律地位提升[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117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511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