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完善探析

发布时间:2017-03-29 00:08

  本文关键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完善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曾经在调整劳动关系和维护劳动者及用人单位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进程的加快,劳动争议日趋复杂。现行制度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出现了诸多弊端,亟待完善。2007年关于劳动争议处理的立法工作已经列入人大立法计划。因此,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对我国目前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 除引言和结论外,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对劳动争议基本概念做了界定,主要涉及劳动争议的定义、类别等,从而为立论奠定了理论和现实基础;第二章介绍了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制度概况,总结了当前我国劳动争议的新情况、新特点,并对其做了评价,着重指出了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章论述了其它典型国家,诸如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并分析他们各自的特点和优点,总结了其中值得我国借鉴的启示;第四章分析了国内关于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改革的主要观点,然后提出了对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完善建议。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主张在坚持现行“一调、一裁、两审”模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强化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明确并落实仲裁在劳动争议处理方式中的核心地位,在现行法院制度内设立劳动法庭提高劳动争议处理专业化水平,通过加强工会和雇主组织建设,健全集体谈判制度来落实“三方机制”。
【关键词】:劳动争议 调解 仲裁 劳动法庭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2.591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7
  • 文献综述7-9
  • 引言9-10
  • 第一章 劳动争议法理论析10-14
  • 第一节 劳动争议界定10-12
  • 一、劳动争议法律界定10-11
  • 二、劳动争议学理界定11-12
  • 第二节 劳动争议类型划分及法律意义12-14
  • 一、劳动争议类型划分12-13
  • 二、劳动争议类型划分法律意义13-14
  • 第二章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评析14-24
  • 第一节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14-16
  • 一、劳动争议处理机构14-15
  • 二、劳动争议处理方式和程序15-16
  • 第二节 当前劳动争议新特点及趋势16-18
  • 一、劳动争议更趋复杂多元16-17
  • 二、集体劳动争议扩大化17
  • 三、外企和私企劳动争议增多17-18
  • 四、事实劳动合同关系主体间争议突出18
  • 第三节 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弊端18-24
  • 一、重复处理问题突出18-19
  • 二、调解功能日益弱化19-20
  • 三、仲裁存在制度性缺失20-22
  • 四、仲裁和诉讼衔接不畅22-24
  • 第三章 国外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启示与借鉴24-31
  • 第一节 国外典型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概述24-29
  • 一、美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概述24-25
  • 二、德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概述25-26
  • 三、日本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概述26-28
  • 四、挪威调解官制度概述28-29
  • 第二节 国外典型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启示29-31
  • 一、制定完备的劳动法律法规注重执法质量29
  • 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29-30
  • 三、加强早期预防和强化调解的作用30
  • 四、逐步完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30-31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思路和对策31-50
  • 第一节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重构思路评析31-33
  • 一、“裁审分轨、各自终局”制度评析31
  • 二、“只裁不审”制度评析31-32
  • 三、“只审不裁”制度评析32-33
  • 四、“一裁一审”制度评析33
  • 第二节 我国劳动争议制度设置价值取向33-35
  • 一、维护和谐劳动关系34
  • 二、坚持及时处理原则34
  • 三、坚持调解自愿原则34-35
  • 四、坚持司法最终解决原则35
  • 第三节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完善对策35-50
  • 一、调解制度的完善36-40
  • 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完善40-43
  • 三、建立劳动法庭43-45
  • 四、落实“三方机制”45-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桂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若干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J];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丁虹,江雪梅;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疑难问题研究[J];经济论坛;2005年19期

3 刘小鹏;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刍议[J];唯实;2002年11期

4 张需聪;;论劳动争议的分类处理[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劳动部确定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试点地区[J];劳动内参;1996年09期

6 陈新;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应实行两裁终决[J];中国劳动;2001年12期

7 王新兵;关于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改革构想[J];律师世界;2001年04期

8 ;劳动争议处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J];劳动理论与实践;1995年12期

9 齐秋;;劳动仲裁机构向实体化迈进[J];中国社会保障;2004年12期

10 高霖,苏海刚;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探讨[J];特区与港澳经济;200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雄麟;;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建议[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春杨;;人民调解是人民司法的重要补充——读华北人民政府《关于民间纠纷调解的决定》[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3 周明钱;;浅论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调解[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4 林显清;龚和艳;;我省乡镇劳动关系协调组织的现状及发展方向[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三辑)[C];2003年

5 缪晓玉;李永惠;张霓;;面对缺失的挑战——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的工会维权问题[A];第二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3年

6 滕军;;论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改革[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徐晓光;;小牛的DNA鉴定——黔东南苗族地区特殊案件审理中的证据与民间法参与[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8 陈宇;;论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在社区的建构——以杭州的实践为例[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苏宏U

本文编号:273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73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7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