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谈判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11:13
本文关键词:集体谈判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劳动者作为经济运行的主力军,逐渐发展壮大为独立的社会群体,并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基于劳动者利益维护的需要,我国颁布了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为代表的,旨在调整劳资双方及其与监管部门等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其目的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顺利实现,而制度运作也收到了显著成效,劳动者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观;而我们同时需要明确的是,法律的出现往往是为了迎合某种典型的利益关系或社会现实的需要,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且其维护的也只是公民和社会道德所能容忍的最低限度,劳动法也是基于避免经济发展下、避免人权成为竞争牺牲品的初衷而出现,成为劳动者生存和工作的最低层次的保障。但社会进步和开放所带来的新兴社会关系的不断涌现,暗含的复杂利益冲突和不同思想的交汇碰撞等,都决定了劳动法不可能对经济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劳动问题面面俱到,也无法满足劳动者日益丰富和逐步提高的精神的物质需求,对劳动法相关问题的完善迫在眉睫。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损,大都是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的地位不平等所致,由于在信息、财力等方面的力量差距悬殊,且无法自行平衡,因而通过制度构建予以均衡,促进双方的地位平等就成为解决现实症结和劳动法目的实现的关键所在。发端于西方国家的集体谈判制度即是致力于改变劳动者弱势地位的一种成功实践,鉴于我国劳动法律规范与现实相脱节,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合理调整劳动关系、实现有效维权的现状,通过对外国劳动法先进经验的分析研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探究如何对我国劳动法制度框架和内容予以完善,并建立相应的法律运行体系,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章正文分为四部分,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对集体谈判制度作了简单的介绍,包括该制度的概念和功能,并着重对其产生的各种理论做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了由于劳资双方在根本利益上的冲突性和地位的不平等,外力的介入是劳动者权益维护之必然,因而也构成了国家建立集体谈判制度干预劳动关系的正当基础。 第二部分通过对国外集体谈判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各自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出隐含于不同形式下的制度共性,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集体谈判的实质,为我国集体谈判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在明确我国实行集体谈判制度的可行性的前提下,就法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弊端和制度构建的障碍进行归纳分析,找准我国集体谈判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结合国外相关的先进制度和执法实践,找出适用于中国的集体谈判制度,打造顺畅的劳动维权渠道,才能更好贯彻劳动法理念,实现劳动法的立法目的。
【关键词】:集体谈判 罢工权 不当劳动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引言10-14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0
- 1.2 问题的提出10-11
- 1.3 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11-13
- 1.4 论文框架13-14
- 2 集体谈判制度一般理论14-23
- 2.1 集体谈判概念界定14-15
- 2.2 集体谈判制度的发展历程15-18
- 2.2.1 国外集体谈判制度的发展历程15-17
- 2.2.2 我国集体谈判制度的发展历程17-18
- 2.3 集体谈判的功能18-20
- 2.4 集体谈判的理论基础20-23
- 3 国外集体谈判制度的借鉴23-31
- 3.1 美国23-24
- 3.2 英国24-25
- 3.3 法国25-26
- 3.4 德国26-28
- 3.5 瑞典28-29
- 3.6 日本29
- 3.7 对我国的启示29-31
- 4 我国集体谈判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1-39
- 4.1 缺乏统一的认识31-32
- 4.2 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32-33
- 4.3 缺乏成熟的谈判主体33-35
- 4.3.1 劳方33-34
- 4.3.2 资方34-35
- 4.4 程序不规范35-36
- 4.5 罢工权缺位36-37
- 4.6 不当劳动行为制度不规范37-39
- 5 完善我国集体谈判制度的建议39-48
- 5.1 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39-40
- 5.2 培养成熟的谈判主体40-42
- 5.2.1 劳方40-41
- 5.2.2 资方41-42
- 5.3 规范谈判程序42-43
- 5.4 将罢工纳入法制轨道43-45
- 5.4.1 规定罢工权的必要性43-44
- 5.4.2 规定罢工权的可行性44
- 5.4.3 对罢工权的限制44-45
- 5.5 完善不当劳动行为制度45-48
- 6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52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健;;集体谈判制度在国外[J];中国劳动保障;2008年04期
2 郑尚元;“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词义辩[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中国工会赴英国考察团;关于英国集体谈判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工运;2003年01期
4 程延园;集体谈判制度在我国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常凯;论不当劳动行为立法[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闫丽;我国集体劳动权保护的法律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2 丁宁;中国集体谈判法制建构[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集体谈判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4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74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