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我国跨境就业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1 10:15

  本文关键词:我国跨境就业立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劳动力这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国际间频繁流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而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导致劳动力结构性短缺,这也成为跨境就业的重要诱因。当代综合国力的竞争突出地表现为高科技人才的竞争,导致各国纷纷出台政策防止本国人才流失,并大力吸引他国高科技人才,而高科技人才的跨国流动本质上也属跨境就业。我国当前的法律或政策文件已不能完全适应跨境就业实践发展的需要,急需修改、补充、整合并提高立法层次。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运用移植性研究与适合性研究相结合、实证性研究与假设性(规范性)研究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以及问卷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等方法,在明确界定跨境就业法概念后,首先对跨境就业法律制度进行国际考察从而获得完善我国相应法律制度的有益启示,其次分别对我国出境就业和入境就业立法现状进行梳理并指出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制定《跨境就业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最后对我国《跨境就业法》建议稿纲要进行了论证。 关于跨境就业立法的相关概念与原理。与跨境就业相关的概念有移民、国际劳工移民、对外劳务输出、国际劳务合作、对外劳务合作、外派劳务、境外就业、跨境工作、自然人流动等,必须对此进行辨析,以准确界定跨境就业的内涵和外延,并以此为基础阐明跨境就业法和跨境就业立法的含义。跨境就业的相关经济学原理主要包括劳动力商品理论、国际分工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人力资源理论、人口迁移推拉理论、劳动力市场双重部门理论等。跨境就业立法是指规范跨境就业的管理部门、政策支持、中介机构管理、就业者培训、就业合同、就业者权益保护等内容的法律规范、由此形式的法规体系以及制定法律规范和构建法规体系过程中所采用的立法技术的整体。 关于跨境就业法律政策的国际考察与启示。在出境就业法律制度方面,菲律宾、孟加拉国、泰国和巴基斯坦等国是劳务输出强国或大国,其普遍的做法有:对劳动力出境就业设立了专门的政府管理机构、加强境外就业市场的研究和开拓、建立有效的私营招募机制并鼓励出境就业渠道多样化、重视对出境就业者进行培训、实施有利于出境就业的便利措施和财政支持政策、注重保护出境就业者权益、制定和不断完善出境就业法律法规等。在入境就业法律制度方面,世界两大经济体同时其劳工移民制度比较完善的美国和欧盟以及中国出境就业主要目的地日本和韩国值得考察,这些国家和地区可资我国借鉴的制度精华包括劳动力市场测试、职业清单、年度配额、独立工作签证、积分评估、雇主担保、外国人身份转换、促进融合等制度。 关于我国出境就业立法的文本与问题。主要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并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征求实务界的意见,对出境就业方面比较重要的法律和政策文本(含草案和征求意见稿)进行条文分析,揭示了出境就业法律制度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立法层次低,缺乏权威性;因事立法,随意性强,形式散乱:主管部门设置不当,管理职责模糊不清;经营企业与为其提供配套服务的机构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连结经营企业、境外雇主和劳务人员三方的合同性质定位不明;经营企业与劳务人员的权利义务配置不平衡等。 关于我国入境就业立法的文本与问题。主要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入境就业方而比较重要的法律和政策文本(含草案和征求意见稿)进行条文分析,揭示了入境就业法律制度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缺少效力层次较高和统一调整的基本法律制度:法律文件内容过时、简单粗放、缺乏透明:立法目的表述不当,为管理而管理;外国人在中国就业与外国专家在中国工作关系不清;外国人入境就业手.续繁琐;未能吸收发达国家有关外国人就业法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制度精华等。 关于我国制定《跨境就业法》的必要性、可能性与具体理由。客观现实背景和法制背景决定了我国制定跨境就业法的必要性。相关的理论研究基础和立法活动基础又使得我国近期内制定一部综合性的跨境就业法具有很大可能性。我国应制定一部统一的《跨境就业法》的具体理由包括:出境就业和入境就业在制度构建上存在共性;符合我国近年来总体立法进程的方向;与跨境就业制度直接相关的法律文件制定过程的启示;法典模式是立法的高级形态;可以为跨境就业楷提供最高层级的立法保护;便于学习和执行。 关于我国《跨境就业法》建议稿的纲要与说明。建议稿纲要由涉及理论和实务界分歧较大之处或可能属于制度创新之处等问题的的重要和关键条文组成。其具体内容包括总则、出境就业、入境就业、法律责任及附则四个方面。纲要的提出及其理由说明是本论文前几部分内容的总结、引申和运用。 纵观全文,根据我国将会出现劳动力大出大进的特有国情,并考虑到出境就业和入境就业在制度构建上存在共性以及我国近年来总体立法进程的启示等理由,首次将跨境就业区分为出境就业和入境就业,在理论上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制定一部统一调整的法典,这是他人研究中未论及之处。同时,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验,并对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文本和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细致梳理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稿的纲要并加以扼要说明,这也是本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关键词】:跨境就业 立法 建议稿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5;F249.2
【目录】:
  • 中文摘要3-6
  • Abstract6-16
  • 引言16-29
  • 一、选题的背景与目的16-20
  • 二、选题的理论和应用价值20-21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论21-24
  • 四、主要内容与重点难点24-27
  •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27-28
  • 六、可能的创新与不足28-29
  • 第一章 跨境就业立法理论基础探析:概念与原理29-41
  • 第一节 跨境就业及其相关概念29-36
  • 一、跨境就业的含义29-31
  • 二、跨境就业的相关概念31-36
  • 第二节 跨境就业的相关原理36-38
  • 一、劳动力商品理论36-37
  • 二、国际分工理论37
  • 三、比较优势理论37
  • 四、人力资源理论37-38
  • 五、人口迁移推拉理论38
  • 六、劳动力市场双重部门理论38
  • 第三节 跨境就业法与跨境就业立法38-41
  • 一、跨境就业法38-39
  • 二、跨境就业法39-41
  • 第二章 跨境就业立法国外经验借鉴:考察与启示41-76
  • 第一节 出境就业法律政策国际考察41-52
  • 一、菲律宾41-47
  • 二、泰国47-49
  • 三、孟加拉国49-51
  • 四、巴基斯坦51-52
  • 第二节 入境就业法律政策国际考察52-66
  • 一、日本52-57
  • 二、美国57-63
  • 三、欧盟63-65
  • 四、韩国65-66
  • 第三节 跨境就业法律政策国际考察之启示66-76
  • 一、出境就业法律制度之共性66-70
  • 二、入境就业法律制度之精华70-76
  • 第三章 我国出境就业立法现状分析:文本与问题76-128
  • 第一节 我国出境就业的种类及若干法律和政策文本评析76-120
  • 一、我国出境就业的种类76-77
  • 二、我国出境就业若干法律和政策文件分析77-94
  • 三、我国出境就业相关立法的征求意见稿评析94-120
  • 第二节 我国出境就业法律制度形式上的问题120-122
  • 一、对出境就业的多种形式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定120
  • 二、立法层次低,缺乏权威性120-121
  • 三、政策文件内容重复与空白同时并存121-122
  • 四、因事立法、随意性强、形式散乱122
  • 第三节 我国出境就业法律制度内容上的问题122-128
  • 一、主管部门设置不当,管理职责模糊不清122-125
  • 二、经营企业与为其提供配套服务的机构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125
  • 三、连结经营企业、境外雇主和劳务人员的合同性质定位不明125-126
  • 四、经营企业与劳务人员的权利义务配置不平衡126-128
  • 第四章 我国入境就业立法现状分析:文本与问题128-162
  • 第一节 我国入境就业的种类及若干法律和政策文本评析128-152
  • 一、我国入境就业的种类128
  • 二、我国入境就业若干法律和政策文件分析128-149
  • 三、我国入境就业相关立法的征求意见稿评析149-152
  • 第二节 我国入境就业法律制度形式上的问题152-154
  • 一、政策性文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规范入境就业事务152
  • 二、缺少效力层次较高和统一调整的基本法律制度152-153
  • 三、法律文件缺少适时修正,行文笼统,缺乏透明153-154
  • 四、立法目的表述不当,,为管理而管理154
  • 第三节 我国入境就业法律制度内容上的问题154-162
  • 一、外国人就业的行政管理部门设置不当154-155
  • 二、外国人在中国就业与外国专家在中国工作关系不清155-156
  • 三、逆向引导外国人才分布现象突出156-157
  • 四、外国人入境就业手续繁琐157
  • 五、不当限制外国专家在华工作时间157-158
  • 六、对外国专家入境工作提交申报材料的要求过于宽松158
  • 七、对引进外国高级技工人才不够重视158-159
  • 八、未将来华留学生视为吸纳高素质入境就业者的潜在资源159
  • 九、职业签证外国人随行家属不得就业弊大于利159-160
  • 十、入境就业者融入制度不健全160
  • 十一、未能吸收他国外国人就业法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制度精华160-162
  • 第五章 我国制定《跨境就业法》的可行性研究:必要、可能与理由162-170
  • 第一节 我国制定《跨境就业法》的必要性162-165
  • 一、我国跨境就业立法的客观现实背景162-164
  • 二、我国跨境就业立法的法制背景164-165
  • 第二节 我国制定《跨境就业法》的可能性165-167
  • 一、理论研究基础165-166
  • 二、立法活动基础166-167
  • 第三节 我国制定统一的《跨境就业法》的具体理由167-170
  • 一、出境就业和入境就业在制度构建上存在共性167-168
  • 二、符合我国近年来总体立法进程的方向168
  • 三、与跨境就业制度直接相关的法律文件制定过程的启示168-169
  • 四、法典模式是立法的高级形态169
  • 五、可以为跨境就业者提供最高层级的立法保护169
  • 六、便于宣传学习和执行169-170
  • 第六章 我国跨境就业立法完善之探索:建议稿纲要与说明170-194
  • 第一节 总则170-176
  • 一、立法目的170-172
  • 二、跨境就业定义172
  • 三、统一立法、统一执法原则172-173
  • 四、严守条约、遵循惯例原则173-174
  • 五、结构合理、数量可控原则174-175
  • 六、双边协调、注重维权原则175
  • 七、对等原则175-176
  • 第二节 出境就业176-184
  • 一、出境就业的形式及其法律适用176-177
  • 二、统筹规划177
  • 三、主管部门177-178
  • 四、政策支持178-179
  • 五、出境就业服务公司179-180
  • 六、相关合同180-181
  • 七、履约保证金托管181-182
  • 八、培训机构182-183
  • 九、劳务人员权益保护183-184
  • 第三节 入境就业184-191
  • 一、入境就业的形式及其法律适用184-185
  • 二、总体政策185-186
  • 三、主管部门186-187
  • 四、劳动力市场测试制度187
  • 五、紧缺职业清单制度187-188
  • 六、积分评估制度188
  • 七、年度限额制度188-189
  • 八、入境手续189-190
  • 九、外国人身份转换制度190
  • 十、非法就业的发现报告制度190
  • 十、促进融合制度190-191
  • 第四节 法律责任及附则191-194
  • 一、跨境就业法律责任概括规定191-192
  • 二、内地与港澳之间、大陆与台湾之间跨境就业法律适用192-194
  • 结论194-197
  • 参考文献197-207
  • 致谢207-20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主持的课题20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姜爱丽,张树军;我国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2 姜爱丽;我国外派劳务人员与境外雇主间劳务争议问题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李先波,李琴;自然人流动壁垒研究[J];时代法学;2003年01期

4 储敏;国际劳务输出合同的特点及法律适用[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姜爱丽;我国外派劳务法律关系论析[J];法学论坛;2002年04期

6 张秀明;海外印度移民及印度政府的侨务政策[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源扩;财政法基本原则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

2 叶明阳;国际劳务流动视角下台湾外籍劳工问题之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金宝;中国劳务出口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跨境就业立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79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8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