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矿难的第三种路径:矿工工会
本文关键词:解决矿难的第三种路径:矿工工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频繁发生的矿难事故长期得不到彻底解决,其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核心的莫过于对公民生命健康权利的侵害以及对社会秩序的破坏。矿难事故不仅侵害了矿工的生命健康权利,与其相关联的家庭关系与社会关系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阶层结构正在经历急剧的变化,矿工属于社会底层群体之一,如不能保障其利益表达渠道的通畅,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而结社恰恰是有助于利益表达的途径。作为劳工一方的矿工相对于强大的资方和监管的政府处于弱势地位,其根源之一在于矿工的结社权尚未得到充分的保障,现有的矿工工会存在严重的失职和缺位,使三者之间的力量对抗极度不平衡,这导致矿工的生命健康权利屡屡让位于资方的经济利益。生命权在宪法中是超越一切的最高价值,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是现代宪政国家的当然义务。依法保障宪法所规定的结社自由,改进现有的矿工工会,将有助于平衡和协调劳资双方力量,使矿工能够通过社团联合的力量与资方进行平等的对话和谈判,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的监督,降低矿难发生的频率,保障矿工的生命健康权,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长远发展。 本文从矿工结社自由的视角出发,探寻减少矿难的对策思路,分析矿工工会维权不力的原因,力图论证矿工工会能够实现维权职能,减少矿难。这种职能手段的权力来源主要是非政治性的结社自由,工会组织应当淡化政治色彩,以期真正实现对矿工权益的保障,监督生产、减少矿难。此外,工会的力量在发展与壮大的同时,是否会危及社会稳定,冲击社会秩序?本文借由结社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关系理论,从四个方面论证现阶段中国社会有条件依靠矿工工会来加强对矿工的保障,并且工会的发展有利于减少矿难事故对社会秩序的冲击,进而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
【关键词】:矿工 工会 结社自由 社会秩序 维权职能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56
【目录】:
- 摘要4-7
- 引言7-15
- 一、问题的提出7-11
- (一) 问题的背景—矿难频繁发生,危及矿工生命权、健康权7-9
- (二) 问题的提出—从结社自由的视角研究治理矿难的第三种路径9-11
- 二、法律文献综述11-14
- (一) 有关矿工结社自由的法律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11-13
- (二) 有关工会的生产监督职能的法律规定13-14
- (三) 其他有关矿业生产安全的文献资料14
- 三、论证的框架14-15
- 第一章 矿工结社自由的基础理论15-24
- 一、矿工结社自由的内涵、性质、历史15-20
- (一) 矿工结社自由的内涵15-18
- (二) 矿工结社自由的性质18-19
- (三) 矿工结社自由的历史19-20
- 二、矿工结社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关系研究20-22
- (一) 矿工结社自由和社会秩序之间存在复杂的辩证关系20-21
- (二) 通过法治化路径,保障矿工结社自由有助于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21-22
- 三、矿工结社自由的必要限制22-24
- 第二章 矿工行使结社自由的现状及分析24-36
- 一、我国矿工行使结社自由的现状24-30
- (一) 矿工工会的职能行使缺乏独立性24
- (二) 矿工工会的人员组成结构存在缺陷24-25
- (三) 矿工工会的经济独立程度不高25-27
- (四) 矿工工会安全生产督促作用不足27-28
- (五) 矿工工会的集体谈判制度缺乏法律保障28-29
- (六) 矿工的结社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足29-30
- 二、矿工行使结社自由的问题的成因分析30-36
- (一) 矿工工会的行政管理角色削弱了结社维权职能31-32
- (二) 法律责任体系不健全导致《工会法》的执行难32-33
- (三) 外部环境不完善导致工会维权职能难以充分行使33
- (四) 维权手段的严重匮乏降低了矿工工会工作的有效性33-34
- (五) 基层矿工工会组建不力加剧了维权职能的弱势状态34-36
- 第三章 从矿工结社自由的视角探讨解决矿难的对策36-43
- 一、保障矿工的结社自由,解决矿难的总体路径36-37
- (一) 充分利用和发展现有的矿工工会36
- (二) 发展法治化路径下的矿工工会36-37
- 二、通过矿工工会减少矿难的具体对策37-43
- (一) 加强人权观念的意识,,通过矿工工会保障生命权、健康权37-39
- (二) 明确矿工工会的法律地位,理顺与党、政、企业、矿工间的关系39-40
- (三) 推进矿工工会的组织建设,提高工会成员维权的能力素质40-41
- (四) 拓宽基层矿工工会经费来源,实现矿工工会的经济独立41-43
-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6
- 后记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向前;论构建适应集体合同制度要求的工会制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梁海慧;;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工会缺位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张龙柱;影响工会维权职能发挥原因浅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4 王春燕;关于煤矿职工最低生活保障情况的调查[J];当代矿工;2002年12期
5 王春燕;妥善解决再就业——中国能源化学工会关于煤矿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的调查[J];当代矿工;2003年02期
6 曹永玲;要重视基层工会存在的问题[J];当代矿工;2005年06期
7 齐凌云;;政党、工会与阶级基础[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6年03期
8 孙德强;;正确处理工会的任务与基本职责的关系[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胡广霞;;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夏小林;私营部门:劳资关系及协调机制[J];管理世界;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陶明达;农民工生态流动与市民化、城市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巍宁;当代中国工会维权职能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孙爽;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法律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胡亚南;新时期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王孝运;衡阳公路企业工会维权职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解决矿难的第三种路径:矿工工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79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