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契约自由视角下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发布时间:2017-04-03 06:01

  本文关键词:契约自由视角下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的反思与重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劳动用工制度市场化程度也不断深入,劳动关系也由计划经济时代的高度稳定和僵化状态转变为市场经济下的灵活、自愿和高效配置状态。经济性裁员制度即体现了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导向,企业在面对自身经营困难或市场状况变化时,可主动辞退劳动者,以有效缓解危机。但是,经济性裁员关涉到劳动者的就业权和生存权,严重影响到其利益状况,由此必然引发企业的用工自主权和劳动者的劳动权的冲突。法律制度的设计就是以化解这对权利冲突为目的,从而平衡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状态,兼顾公平和效率问题。 经济性裁员制度指的是企业在陷入较为严重的经营困难或者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通过大规模的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方式来缓解劳动力过剩,并以此降低企业成本、改善生产经营状况的行动。其是企业在劳动者无过错的情况下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而且由于其涉及的人数众多,因此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都作了相应的规定,但是都没有很好的体现该制度的应有目的,并且在制度设计上没有充分平衡劳资双方的利益,由此产生了种种缺憾。 导致我国现有经济性裁员制度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在进行制度设计时过分强调劳动关系的不平等性,从而导致立法上国家不恰当地干预劳动关系,造成劳资双方利益状态的失衡。但是,如果运用契约视角来构建和完善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的话,则符合法律制度内在正当性和外在效益性的要求。前者表现在经济性裁员制度具有与契约制度相同的私法属性,也即两者在理论上相互协调和契合;而后者表现在劳资双方基于契约理念通过协商和沟通后进行的裁员行动能充分满足各方的利益要求,从而能够引导行为人做出符合立法目的的行为选择。正因为如此,在契约自由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的重构应该遵循以程序性立法为主的思路,即通过设计一套劳资双方能够充分展开协商、谈判,进而达成裁员协议的机制,从而使双方不同的、具体化的利益诉求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实现。当然,基于劳动关系的不平等性,还应该设定一些法定的基准,作为劳资双方就裁员展开谈判的前提和条件,以确保公平。
【关键词】:经济性裁员 契约自由 国家干预 程序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引言9-13
  • 1.1 问题的提出9
  • 1.2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9-10
  • 1.3 文献综述10-11
  • 1.4 研究方法11-13
  • 第2章 经济性裁员制度概述13-22
  • 2.1 经济性裁员制度的背景13-14
  • 2.2 经济性裁员制度的内涵14-17
  • 2.2.1 经济性裁员制度的定义14-15
  • 2.2.2 经济性裁员制度的性质15-16
  • 2.2.3 经济性裁员制度的意义16-17
  • 2.3 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的现状17-22
  • 2.3.1 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的程序性规定18-19
  • 2.3.2 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的实体性规定19-22
  • 第3章 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的缺陷及根源22-30
  • 3.1 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的缺陷22-26
  • 3.1.1 我国经济性裁员程序制度的缺陷22-23
  • 3.1.2 我国经济性裁员实体制度的缺陷23-26
  • 3.2 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缺陷之根源26-30
  • 3.2.1 国家干预路径的过度依赖26-28
  • 3.2.2 契约理念的缺失28-30
  • 第4章 经济性裁员制度重构的理论基础:契约自由30-38
  • 4.1 契约自由理念的沿革30-31
  • 4.2 经济性裁员制度的私法属性31-33
  • 4.2.1 劳动关系中的契约自由精神31-32
  • 4.2.2 经济性裁员制度中契约自由精神之体现32-33
  • 4.3 经济性裁员制度契约自由视角的法律经济学分析33-35
  • 4.4 经济性裁员制度契约自由视角的意义35-38
  • 第5章 契约自由视角下经济性裁员制度的域外法考察38-42
  • 5.1 美国经济性裁员制度中的契约理念考察38-39
  • 5.2 法国经济性裁员制度中的契约理念考察39-40
  • 5.3 德国经济性裁员制度中的契约理念考察40
  • 5.4 我国台湾地区经济性裁员制度中的契约理念考察40-42
  • 第6章 契约自由视角下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之重构42-50
  • 6.1 经济性裁员制度中程序机制的完善42-46
  • 6.1.1 协商的主体42-43
  • 6.1.2 协商的进行43
  • 6.1.3 协商的内容43-44
  • 6.1.4 协商结果的处理44-45
  • 6.1.5 裁员协议的效力与履行45
  • 6.1.6 裁员协议的违约及救济45-46
  • 6.2 经济性裁员制度中实体内容的完善46-50
  • 6.2.1 裁员的人数标准方面46
  • 6.2.2 裁员的法定原因方面46-47
  • 6.2.3 被裁减人员的选择标准与优先录用方面47
  • 6.2.4 经济性补偿方面47-48
  • 6.2.5 法律责任条款方面48
  • 6.2.6 一个体系矛盾之化解48-50
  •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3
  • 致谢53-54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新华;契约自由论[J];比较法研究;1997年01期

2 王艳梅,郭欣;劳动关系契约化的法哲学探析[J];当代法学;2005年01期

3 常凯;;关于《劳动合同法》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J];当代法学;2006年06期

4 张坦;论合同形式[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5 王全兴,侯玲玲;《劳动合同法》的地方立法资源评述[J];法学;2005年02期

6 张在范;;劳资协商的引入与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的重塑[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7 常凯;;工会何为?[J];南风窗;2005年23期

8 陈敬春,张怡超,卢克建;论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的完善[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常凯;;论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依据和法律定位[J];法学论坛;2008年02期

10 应飞虎;;权利倾斜性配置的度——关于《劳动合同法》的思考[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契约自由视角下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的反思与重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3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83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b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