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集体谈判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11:09
本文关键词:我国集体谈判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劳动关系中,劳资双方为解决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就劳动和就业条件等双方所共同关心的事宜展开集体谈判、达成共识,,并以缔结集体合同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达到劳动关系的平衡。在这一动态的劳资利益冲突解决机制中,劳方行使团结权组织工会,改变劳动关系中的不对等地位,在这基础上通过行使集体谈判权与资方进行平等协商和平等谈判,维护自身权益并争取利益最大化,同时以争议权作为集体谈判权的辅助性权利和压力性手段,促成集体合同的缔结,经过意思自治缔结起来的集体合同约束着劳资双方的行为,从而在静态层面稳定着劳动关系。在以团结权、集体谈判权以及争议权三者组成的集体劳权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集体谈判权本身蕴含着劳资自治理念,同时其权利的实现也需要在制度构建中确立劳资自治的理念。 在我国集体谈判权实现的制度构建中,首先应予以明确集体谈判权的双方主体及其职责,其次充实和规范通过集体谈判确定下来的集体合同的双重效力规定,最后完善集体谈判权实现的相关辅助性与保障性权利,从而让集体谈判权制度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发挥彰显劳动者集体利益、平衡劳动关系以及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
【关键词】:集体谈判权 劳资自治理念 工会 罢工权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1 集体谈判权的法理分析9-15
- 1.1 集体谈判权的涵义9-10
- 1.1.1 集体谈判与集体协商的辨析9-10
- 1.1.2 集体谈判权的理论基础10
- 1.2 集体谈判权在集体劳权中的地位分析10-13
- 1.2.1 集体劳权的内涵10-11
- 1.2.2 集体谈判权的核心地位11-12
- 1.2.3 集体谈判权与团结权和争议权的关系12-13
- 1.3 集体谈判权的价值意义13-15
- 2 基于集体谈判权的劳资自治理念理论分析15-22
- 2.1 劳动法制理念模式评析15-17
- 2.1.1 斗争模式15
- 2.1.2 劳资自治模式15-16
- 2.1.3 国家统合模式16-17
- 2.1.4 多元放任模式17
- 2.2 确立劳资自治理念的集体谈判权的必要性17-18
- 2.2.1 集体谈判权权利本身蕴含劳资自治理念17
- 2.2.2 集体谈判权的制度构建需要确立劳资自治理念17-18
- 2.3 确立劳资自治理念的集体谈判权的可行性18-22
- 2.3.1 从集体谈判权的历史发展分析18-19
- 2.3.2 从西方有关国家的集体谈判制度分析19-20
- 2.3.3 从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律制度分析20-22
- 3 基于劳资自治理念的集体谈判权实现22-29
- 3.1 劳资自治下的集体谈判主体22-24
- 3.1.1 集体谈判主体的范围界定22-23
- 3.1.2 集体谈判主体的违约责任23-24
- 3.2 劳资自治下的集体合同效力24-25
- 3.2.1 集体合同的债权性效力24
- 3.2.2 集体合同的法规性效力24-25
- 3.3 实现集体谈判权的相关权利分析25-29
- 3.3.1 团结权的法律基础26-27
- 3.3.2 争议权的法律保障27-29
- 4 我国集体谈判权的立法状况及存在问题29-35
- 4.1 集体谈判权相关的立法状况29-30
- 4.1.1 集体谈判权相关的立法状况29-30
- 4.2 集体谈判权实施的不足之处30-35
- 4.2.1 集体谈判权主体存在的问题30-32
- 4.2.2 集体合同效力存在的问题32-33
- 4.2.3 集体谈判权相关权利存在的问题33-35
- 5 劳资自治理念下我国集体谈判权的完善35-42
- 5.1 确立劳资自治的谈判理念35-36
- 5.2 完善集体谈判主体的法律规定36-38
- 5.2.1 强化工会组织功能36-37
- 5.2.2 构建雇主协会组织制度37-38
- 5.3 完善集体合同效力的法律规定38-39
- 5.3.1 充实债权性效力的内容38-39
- 5.3.2 规范法规性效力的范围39
- 5.4 完实现集体谈权的相关权的法律规定39-42
- 5.4.1 罢工的法律设立39-40
- 5.4.2 国罢工权的法性要件与制40-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6
- 在学研究成果46-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山;;“劳资自治”——德国劳动关系调整的独特机制[J];创业者;1997年07期
2 翟玉娟;论集体谈判和集体协商[J];当代法学;2003年07期
3 赵红梅;;个体之人与集体之人——私法与社会法的人像区别之解析[J];法商研究;2009年02期
4 何平;粟瑜;;论劳动法的经济功能——回顾与前瞻[J];法商研究;2009年03期
5 吴文芳;;德国集体合同“法规性效力”与“债权性效力”之研究[J];法商研究;2010年02期
6 关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制建设[J];法学杂志;2007年03期
7 程延园;;劳动合同立法如何平衡劳动者与企业的权益[J];法学杂志;2007年03期
8 杨云芳;杨云霞;;集体合同权利争议的分析与研究[J];法学杂志;2010年02期
9 孙德强;;论集体合同制度的完善[J];中国劳动;2007年10期
10 谭浩;集体谈判的相关理论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集体谈判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51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9511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