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视角下的劳动关系稳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6 23:18
劳动关系是基本经济关系,它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处于核心位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关系的性质由身份转变为契约,劳动关系协调机制逐步建立,劳动法规不断健全。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在充分认识到劳动关系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应看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劳动合同制度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逐年增长,劳资矛盾日益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当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仍是一个残缺的市场。而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和终止等各方面做出了更加细致的规定,对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比此前实施的劳动法律法规严格得多,因而在社会上也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和评价。本文通过借鉴契约理论的相关分析框架,结合我国劳动关系实际情况,就劳动合同自身的性质、特征、对劳动关系管理的影响以及履约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和主旨内容对劳动关系稳定的影响和作用,从而对其做出客观的评价。力求为我国企业建立和谐有效的劳动关系提供参考依据。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问题和背景
1.2 研究的内容和结构
1.3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劳动关系的理论分析
2.1 劳动关系的界定
2.1.1 劳动关系的概念
2.1.2 劳动关系稳定的理解
2.1.3 劳动关系的相关理论借鉴
2.2 劳动合同的经济分析
2.2.1 劳动合同的界定
2.2.2 劳动合同履行的第三方性
第3章 中国劳动关系现状分析
3.1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主要特征
3.1.1 政治体制一元化和经济体制多元化共存
3.1.2 市场化的劳动关系和不完全市场经济环境共存
3.1.3 劳资问题和劳资矛盾国际化影响开始呈现
3.1.4 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改善劳动关系的压力进一步增加
3.2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就业问题突出
3.2.2 工会作用淡薄
3.2.3 契约意识缺失
3.2.4 协调成本过高
第4章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关系稳定框架的构建
4.1 利益平衡与劳动关系稳定
4.1.1 利益平衡的重要性
4.1.2 《劳动合同法》对利益平衡的促进
4.2 倾斜保护与劳动关系稳定
4.3 《劳动合同法》对构建稳定劳动关系的重要意义
4.4 《劳动合同法》的不足
第5章 实现稳定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
5.1 建立完善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
5.2 劳动行政管理及监察的加强
5.3 加强工会建设,建立真正的集体谈判制度
5.4 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企业雇佣契约的性质研究[J]. 卢周来.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7(04)
[2]劳动合同的特殊性研究[J]. 侯玲玲. 法学. 2006(01)
[3]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契约分析——从消费契约不完全性视角的研究[J]. 陈赤平,陈海波. 消费经济. 2005(06)
[4]不同企业产权制度中的劳动关系[J]. 储小平. 汕头大学学报. 1996(06)
本文编号:3037073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问题和背景
1.2 研究的内容和结构
1.3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劳动关系的理论分析
2.1 劳动关系的界定
2.1.1 劳动关系的概念
2.1.2 劳动关系稳定的理解
2.1.3 劳动关系的相关理论借鉴
2.2 劳动合同的经济分析
2.2.1 劳动合同的界定
2.2.2 劳动合同履行的第三方性
第3章 中国劳动关系现状分析
3.1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主要特征
3.1.1 政治体制一元化和经济体制多元化共存
3.1.2 市场化的劳动关系和不完全市场经济环境共存
3.1.3 劳资问题和劳资矛盾国际化影响开始呈现
3.1.4 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改善劳动关系的压力进一步增加
3.2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就业问题突出
3.2.2 工会作用淡薄
3.2.3 契约意识缺失
3.2.4 协调成本过高
第4章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关系稳定框架的构建
4.1 利益平衡与劳动关系稳定
4.1.1 利益平衡的重要性
4.1.2 《劳动合同法》对利益平衡的促进
4.2 倾斜保护与劳动关系稳定
4.3 《劳动合同法》对构建稳定劳动关系的重要意义
4.4 《劳动合同法》的不足
第5章 实现稳定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
5.1 建立完善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
5.2 劳动行政管理及监察的加强
5.3 加强工会建设,建立真正的集体谈判制度
5.4 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企业雇佣契约的性质研究[J]. 卢周来.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7(04)
[2]劳动合同的特殊性研究[J]. 侯玲玲. 法学. 2006(01)
[3]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契约分析——从消费契约不完全性视角的研究[J]. 陈赤平,陈海波. 消费经济. 2005(06)
[4]不同企业产权制度中的劳动关系[J]. 储小平. 汕头大学学报. 1996(06)
本文编号:3037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037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