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论第三人侵害劳动合同债权的法律适用

发布时间:2017-04-17 16:41

  本文关键词:论第三人侵害劳动合同债权的法律适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实践中出现了许多第三人侵害劳动合同债权的纠纷,法院在对这些法律纠纷进行处理时,在法律适用上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归责原则有待商榷,构成要件不明,侵权行为的类型化困难,具体的责任类型、责任分配不统一,债权人的权利损害无法得到及时全面的救济。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多层次的。一方面,由于我国目前针对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规定不甚完善,《侵权责任法》并未明确将“债权”纳入保护范围,《劳动合同法》第91条作为较为典型的第三人侵害债权的立法,对于侵权类型以及具体责任承担等方面的规定也存在不周延的问题,造成实践中许多侵权行为无法认定,导致“同案不同判”,也造成在市场交易中的双方都承担较大的风险,不利于劳动力的正常流动;另一方面,理论研究缺乏针对性,无法为实践做出指导。解决第三人侵害劳动合同债权在法律适用中出现的问题,要在明确相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对其构成要件进行分析,为具体地法律适用提供指引。 本文在第三人侵害债权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第三人侵害债权的基本理论进行概括,联系目前劳动合同领域出现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对第三人侵害劳动合同债权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通过对其制度演进,特别是主要国家第三人侵害劳动合同债权的制度完善历程的分析,希望对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完善有所借鉴。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出现的理论困境进行分析,通过理论上对合同相对性的突破,突出债权作为权利的不可侵犯性,并进一步对第三人侵害债权这一法律制度的价值进行论证。 第二部分,通过对具体的法律规定的分析,结合相关案例,梳理出目前第三人侵害债权,特别是侵犯劳动合同债权领域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归责原则有待商榷、侵权主体不明确、对侵害客体的规定不突出、责任分担规定不明等一系列问题,造成实践中法律适用困难。对于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归纳,主要是由于法律规定过于模糊,相关内容不够完善,同时理论研究也不够深入,导致无法为实践作出指导。 第三部分,在发现第三人侵害劳动合同债权法律适用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对第三人侵害劳动合同债权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突出其侵害主体的特定性以及侵害客体的特殊性,对于主观上的故意也有严格要求,通过构成要件的重构,对第三人侵害劳动合同债权的行为样态进行定性。 第四部分,对第三人侵害劳动合同债权的法律适用进行分析。责任类型的界定,要考虑不同情形,在不同的侵权行为类型下,劳动者与第三人根据其行为性质,承担连带责任;对于责任的分配,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无约定的,按其过错程度进行分配,过错程度无法确认的,平均分担;另外,,在正当竞争、履行职责或者忠告等行为下,如果对原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可免则。通过一系列法律适用具体问题的分析,对第三人侵害劳动合同债权的具体行为样态、责任承担、责任分配等问题进行细化,以期对实践能够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劳动合同 第三人侵害债权 法律适用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52;D92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引言10-12
  • 一、 第三人侵害劳动合同债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及价值12-20
  • (一) 第三人侵害劳动合同债权的制度演进12-15
  • 1. 英美法系12-13
  • 2. 大陆法系13-15
  • (二) 第三人侵害劳动合同债权制度的理论基础15-18
  • 1. 理论上出现的困境15-16
  • 2. 理论基础的确立16-18
  • (三) 价值18-20
  • 1. 维护正当竞争18
  • 2. 债权人利益保护18
  • 3. 弥补违约责任救济的局限性18-19
  • 4. 简化诉讼,节约司法资源19-20
  • 二、 第三人侵害劳动合同债权法律适用出现的问题及原因20-26
  • (一) 第三人侵害劳动合同债权在法律适用中出现的问题20-22
  • (二)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22-26
  • 1. 法律适用缺乏完善的立法支撑22-24
  • 2. 司法实践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作为指导24-26
  • 三、 第三人侵害劳动合同债权法律适用的构成要件之分析26-32
  • (一) 主体要件27
  • (二) 客体要件27-28
  • (三) 侵权行为的特殊性28
  • (四) 主观恶意28-32
  • 四、 第三人侵害劳动合同债权法律适用中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32-40
  • (一) 具体责任类型的界定32-33
  • (二) 明确侵权类型及救济方式33-35
  • (三) 连带责任的具体分配35-36
  • (四) 免责事由36-40
  • 1. 正当竞争37
  • 2. 职责行为37
  • 3. 忠告行为37-38
  • 4. 特约免责38
  • 5. 法律特别规定38-40
  • 结语40-42
  • 参考文献42-46
  • 后记46-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源;论债权侵害制度[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2 马俊驹,白飞鹏;第三人侵害合同缔结的侵权责任论纲[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3 孔东菊;论第三人侵害债权与合同相对性的关系[J];法学杂志;2005年02期

4 相书记;;我国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以立法和解释为视角[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7期

5 林慧;;浅论债的相对性之突破[J];法制与社会;2006年20期

6 沈建峰;;论第三人侵害劳动债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91条的理论解构[J];西部法学评论;2011年03期

7 王贺国;栾春娟;;域外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3年08期

8 魏盛礼;第三人侵害债权理论:理论创新还是法学歧途?[J];河北法学;2005年09期

9 齐晓霞;;试论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J];理论界;2011年01期

10 孙淼;;英美法中的第三人干涉合同关系侵权制度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本文关键词:论第三人侵害劳动合同债权的法律适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38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138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d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