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竞合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8 16:22

  本文关键词: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竞合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伤事故成为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工伤事故不仅直接关系到劳动者个人生存权的维护,更间接影响社会安全及国家经济发展。现代工伤损害赔偿机制涉及侵权行为法、责任保险法、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形成了多种制度并存的局面。这种多重救济制度的并存造成了同一损害可能有多种赔偿方式的特殊局面。因此,研究工伤损害赔偿具有跨学科的重要意义。国外法学界已经对工伤损害损害赔偿与民事损害赔偿的竞合问题展开了深入广泛的研究,而我国法学界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十分有限。在民法学界,对特殊侵权行为的研究多集中在医疗损害赔偿、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等类型上,对工伤损害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从实践中的案例入手,介绍了世界各国不同的立法模式,对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之间的竞合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针对法律适用提出建议。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从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损害赔偿发生竞合的案例入手,分类列举了实践中的不同处理方式。通过对每个案例的适用法律的分析,引出本文所要论述的问题。 第二章首先阐述了工伤的基本法律制度,包括工伤的概念、工伤保险的概念、特征、意义等,并简要介绍了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其次,阐述了世界范围内工伤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认为其发展经历了劳动者自己承担、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又到社会保险四个阶段。最后,对我国的工伤保险立法的发展进行回顾。目的在于通过本章的论述,使读者对工伤保险能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第三章探讨工伤保险与民事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关系问题。通过对两者在法律价值、归责原则、基本功能、责任主体、赔偿范围和标准及救济程序方面进行比较,明确两者的区别。接着考察了当今世界范围内关于处理两者关系的四种模式,并分析各模式的优劣。最后,阐述了我国工伤领域内涉及处理两者关系的法律规定,并作简要分析。 第四章提出了构建我国工伤保险赔偿救济体系的建议,即从公平原则、效率原则、保护劳动者的原则入手,实行以工伤保险赔偿为主、以民事损害赔偿为辅的补充模式。并针对补充模式需要提起两个诉讼程序的低效率问题,提出在工伤保险赔偿范围内建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以提高诉讼效率,减轻当事人讼累,节省司法资源。
【关键词】:工伤保险 民事损害赔偿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5;D923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引言12-13
  • 第一章 关于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损害赔偿的相关案例13-21
  • 一、在获得侵权赔偿后不能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13
  • 二、就工伤损害提起侵权之诉并得到高额赔偿13-14
  • 三、在获得侵权损害赔偿之外仍可获得工伤保险赔偿,但应扣除已取得的赔偿数额14-15
  • 四、在工伤保险赔偿外仍享有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15-17
  • 五、工伤职工在取得工伤认定后又要求撤回工伤认定申请17-18
  • 六、工伤保险赔偿与商业人身保险可以兼得18-20
  • 七、我国台湾地区的司法观点20
  • 小结20-21
  • 第二章 工伤与工伤保险的概念与历史发展21-30
  • 一、工伤和工伤保险的概念与性质21-23
  • (一) 工伤和工伤保险的概念21
  • (二) 工伤保险的法律特征21-22
  • (三) 工伤保险的意义22
  • (四) 工伤保险的基本原则22-23
  • 二、工伤保险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23-27
  • (一) 工伤保险产生的历史背景24
  • (二) 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演变24-26
  • (三) 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26-27
  • 三、我国工伤保险立法回顾27-30
  • 第三章 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损害赔偿的法律关系30-43
  • 一、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损害赔偿的区别30-35
  • (一) 法律价值30
  • (二) 归责原则30-31
  • (三) 基本功能31
  • (四) 责任主体31
  • (五) 赔偿范围、标准31-34
  • (六) 救济程序34-35
  • 二、国外立法的几种模式35-37
  • (一) 选择模式35
  • (二) 替代模式35-36
  • (三) 兼得模式36-37
  • (四) 补充模式37
  • 三、我国关于工伤案件请求权竞合的法律规定37-41
  • (一) 法律37-38
  • (二) 司法解释38-40
  • (三) 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40-41
  • (四) 地方规定41
  • 小结41-43
  • 第四章 如何构建我国工伤案件请求权的法律适用模式43-51
  • 一、审理工伤案件应遵循的原则43
  • (一) 公平原则43
  • (二) 效率原则43
  • (三) 保护劳动者的原则43
  • 二、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模式选择43-46
  • (一) 我国理论界的争论43-45
  • (二) 笔者的观点45
  • (三) 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45-46
  • 三、通过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一并解决民事损害赔偿46-50
  • (一)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依据47-48
  • (二)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与优势48
  • (三) 工伤案件中可以附带民事诉讼的行政诉讼案件的范围48-49
  • (四)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规定49-50
  • 小结50-51
  • 结语51-53
  • 参考文献53-57
  • 著作类53-54
  • 论文类54-57
  • 致谢57-58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8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丽群;第三人侵权时的工伤赔偿与责任承担[D];黑龙江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工伤保险赔偿与民事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竞合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2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152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5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