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9 11:22
本文关键词: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国际投资、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入,劳务输出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手段。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的人数在逐年递增,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我国劳务输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服务贸易出口的优势产业之一。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在对外劳务输出立法方面还十分滞后,至今还没有制定一部关于该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这就造成了我国在外派劳务方面出现无法可依的局面,最终阻碍对外劳务输出的发展。本文将以“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法律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在服务贸易被日益受到重视的立法背景下,从对外劳务输出的基本理论入手,通过对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现状的分析,确定我国对外劳务输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通过对劳务输出合同的解读,结合对外派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护,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对外劳务输出制度的建议,以期保护我国外派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中劳动人员的正常交往。 本文共有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劳务输出的定义和类型进行了基本的梳理。首先对劳务输出的概念,结合劳务输出与国际劳务合作、国际服务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其次,将劳务输出按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并进行分析。最后,对劳务输出的基本理论进行阐述,由于当今无论是西方学说还是马克思主义,均无独立的劳务输出理论,因此,论文拟从国际贸易基础理论入手,结合西方理论及马克思主义思想,主要从劳务输出动机理论、劳务输出影响的理论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二部分,论文着眼于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现状及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在肯定了我国二十多年来在劳务输出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我国在发展对外劳务输出方面的潜在优势的同时,也指出了当前我国在劳务输出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法制不够健全,我国劳务市场经营秩序比较混乱,政府的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我国劳务出口的经营方式单一,外派劳动者的权益缺乏法律保护。本文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对外劳务输出领域存在的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主要表现在: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经营权过于集中,劳务输出立法层级较低,缺乏统一协调的劳务输出支持体制,我国劳务输出的渠道单一,许多国家在劳务输入方面设立各项贸易壁垒等四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劳务输出合同的内容及其法律适用进行分析。劳务输出业务作为服务贸易的一种,有别于一般的商品贸易。对外劳务输出合同的内容极为复杂,有关对外劳务输出合同的法律适用也就显得极为重要。国际劳务纠纷产生后,各国通常依据国际私法规则处理涉外劳务争议。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跨越国境的劳动力流动迅速增长,调整国际劳务合同的国际公约和区域性公约相继产生,纵观国际立法和实践,解决国际劳务争议的法律适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和实践:1、适用当事人合意选择的法律, 2、适用有关国际公约, 3、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4、适用各国劳动法中的强制性规定。其中各国劳动法中的强制性规定在解决劳动合同争议纠纷时占有重要地位。 第四部分,论文在分析我国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受侵害的表现形式上,对我国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保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笔者认为,保护我国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构建外派劳务争议的劳动法处理机制;其次,建立我国政府及外派企业的制度保护;最后,进一步简化诉讼程序保护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 第五部分,对完善我国对外劳务输出制度提出了建议。第一,应进一步增强政府在国际劳务合作中的作用;第二,在发展普通劳务输出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高级劳务输出;第三,以保障外派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为中心进行立法;第四,立法应与国际劳工公约相衔接;第五,加强国内劳务输出立法,制定专门的劳务输出法律。
【关键词】:劳务输出 法律问题 合法权益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2.29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3
- 1 对外劳务输出的基本理论13-18
- 1.1 劳务输出的涵义13-14
- 1.1.1 劳务输出的基本涵义13
- 1.1.2 劳务输出与国际劳务合作的关系13
- 1.1.3 劳务输出与国际服务贸易的关系13-14
- 1.2 劳务输出的类型14-15
- 1.2.1 按所有制经营形式划分的类型14
- 1.2.2 按劳务输出组织形式划分的类型14
- 1.2.3 按劳务输出方式划分的类型14-15
- 1.3 关于劳务输出动机的主流思想15-16
- 1.3.1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15
- 1.3.2 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15-16
- 1.3.3 马克思关于劳务输出动机的基本观点16
- 1.4 关于劳务输出影响的主要理论16-18
- 1.4.1 俄林的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16-17
- 1.4.2 雷布钦斯基定理17
- 1.4.3 马克思关于劳务输出影响的基本观点17-18
- 2 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18-29
- 2.1 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现状18-20
- 2.1.1 我国劳务输出的数量不断增多18
- 2.1.2 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领域和地域不断拓宽18-19
- 2.1.3 政府部门对劳务输出的管理正走上规范化正轨19-20
- 2.2 我国发展对外劳务输出的优势20-22
- 2.2.1 我国可供劳务资源丰富20
- 2.2.2 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20-21
- 2.2.3 我国劳动力结构完备21
- 2.2.4 我国具有自己的技术优势21-22
- 2.3 我国对外劳务输出存在的主要问题22-25
- 2.3.1 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22
- 2.3.2 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法制不够健全22
- 2.3.3 我国劳务市场经营秩序比较混乱22-23
- 2.3.4 政府的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23
- 2.3.5 我国劳务出口的经营方式单一23-24
- 2.3.6 对外派劳动者的权益缺乏法律保护24-25
- 2.4 我国劳务输出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25-29
- 2.4.1 对外劳务合作经营权过于集中25
- 2.4.2 劳务输出立法层级较低25-26
- 2.4.3 缺乏统一协调的劳务输出支持体制26
- 2.4.4 我国劳务输出的渠道单一26-27
- 2.4.5 许多国家在劳务输入方面设立各种贸易壁垒27-29
- 3 对外劳务输出合同的内容及其法律适用的分析29-35
- 3.1 对外劳务输出合同的内容29-31
- 3.1.1 劳务合作合同的内容29-30
- 3.1.2 劳动合同的内容30-31
- 3.2 对外劳务输出合同的法律适用31-35
- 3.2.1 适用当事人合意选择的法律解决劳务纠纷31-32
- 3.2.2 适用有关国际公约解决劳务纠纷32
- 3.2.3 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解决劳务纠纷32-33
- 3.2.4 适用劳动法中的强制性规定解决劳务纠纷33-35
- 4 关于我国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保护的思考35-42
- 4.1 我国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受侵害的表现形式35-36
- 4.2 我国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受侵害的原因分析36-37
- 4.2.1 我国政府对劳务合作的重视程度不够36
- 4.2.2 境外雇主对外派劳务人员进行虐待性雇佣36-37
- 4.2.3 外派企业经营管理不善37
- 4.2.4 外派劳务人员缺乏自我保障的意识和能力37
- 4.3 对我国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保护的建议37-42
- 4.3.1 构建外派劳务争议的劳动法处理机制37-38
- 4.3.2 我国政府及外派企业的制度保护38-40
- 4.3.3 简化诉讼程序保护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40-42
- 5 完善我国对外劳务输出制度的建议42-48
- 5.1 增强政府在国际劳务合作中的作用42-45
- 5.1.1 改革外派劳务经营权审批制度42-43
- 5.1.2 鼓励、开发和利用民间渠道43
- 5.1.3 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43-44
- 5.1.4 积极开拓海外劳务市场44-45
- 5.2 在发展普通劳务输出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高级劳务输出45
- 5.3 立法须以保障外派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为中心45-46
- 5.4 立法须与国际劳工公约相衔接46
- 5.5 制定专门的劳务输出法律46-48
- 6 结语48-49
- 致谢49-50
- 参考文献50-52
- 附录52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琴;临时劳动力流动全球性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燕;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劳务派遣法律问题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2 佘红玲;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法律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3 徐艳;劳动力派遣机构的法律规制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9年
4 伍云嫦;我国外派劳务关系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5 赵晶;我国对外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探析[D];河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61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16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