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认定标准之法律探析
本文关键词:劳动关系认定标准之法律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2008年我国颁布实施《劳动合同法》,第一条即开明立意的提出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立法宗旨。然而可惜的是,究竟何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关系?我国至今的劳动立法文件中却一直未能给出明确界定,而理论界对此问题的研究亦不多见。立法的空白加之理论研究的缺失,使得我国目前司法审判实务中对劳动关系认定问题的处理出现了极为混乱的局面。本文拟在通过对域外对劳动关系界定标准的考察及劳动关系各种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对国内劳动关系的认定提出些许建议,以期更多学者能对这一问题加以研究,解决司法实践中的现实问题。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言,主要介绍了笔者研究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出发点、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并将本文的研究重点聚焦在了个别劳动关系的认定问题上,适时提出了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关于劳动关系的理论论述。笔者从介绍劳动关系的历史演变入手,分析了目前国内学者对劳动关系的各种定义以及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并通过将劳动关系与其他相似法律关系的进行比较,,得出从属性是劳动关系本质属性的结论。 第三部分是关于域外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学说评析。笔者通过对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这六个地区关于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考察,介绍了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界定劳动关系的两大学说——从属说和控制说,并分析了其各自的特点,为解决我国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问题提供了思路。 第四部分笔者将目光再次聚焦回国内,主要介绍了国内学者从侧面对劳动关系认定问题进行研究所取得的基础性成果。同时,还对我国目前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立法现状进行了梳理,指出了各类不合时宜的规定,为之后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重构做好铺垫。 第五部分关于我国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重构。经过上述对域外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考察以及国内学者就劳动关系认定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笔者进一步分析了会对我国劳动关系认定问题产生影响的一些基本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最终提出了认定劳动关系的核心标准与辅助标准。
【关键词】:劳动关系 界定标准 从属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导言10-12
- 第一章 劳动关系的基本理论12-21
-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历史演进12-13
- 第二节 劳动关系的定义与特征13-17
- 一、 劳动关系定义的概览13-15
- 二、 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15-17
- 第三节 劳动关系与相似法律关系的区别17-21
- 一、 劳动关系与承揽关系17-18
- 二、 劳动关系与委任关系18-19
- 三、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19-21
- 第二章 域外法律制度中的劳动关系认定标准21-29
- 第一节 域外法律制度中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概述21-22
-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劳动关系从属性认定标准之评析22-27
- 一、 德国劳动关系认定的从属性学说——“人身依赖性”22-23
- 二、 法国劳动关系认定的从属性学说——“有机活动整体的组成部分”23-24
- 三、 日本劳动关系认定的从属性学说——“使用从属性”24-26
- 四、 中国台湾地区劳动关系认定的从属性学说——“人格从属性”与“经济从属性”26-27
- 第三节 英美法系国家劳动关系控制性认定标准之评析27-29
- 一、 英国劳动关系认定的控制性学说——“有效控制标准”、“组织标准”、“多因素标准”、“公共利益标准”27-29
- 二、 美国劳动关系认定的控制性学说——“经济现实标准”29
- 第三章 我国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现状29-38
- 第一节 我国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理论研究成果29-34
- 一、 劳动关系主体之法律分析30-32
- 二、 劳动关系从属性之法律分析32-34
- 第二节 我国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立法现状34-38
- 一、 劳动关系界定模式的立法规定34-35
- 二、 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立法规定35-38
- 第四章 我国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重构38-47
- 第一节 影响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确定的基本因素38-40
- 一、 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对确定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影响38-39
- 二、 劳动基准对确定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影响39-40
- 第二节 劳动关系的认定模式及认定标准重塑40-41
- 第三节 认定劳动关系的具体标准41-45
- 一、 人格从属的局限性41-42
- 二、 经济从属的不适应性42
- 三、 业务从属的不必要性42-43
- 四、 使用从属的有效性43
- 五、 组织从属的辅助性43-45
- 第四节 特殊人员劳动关系的认定45-47
- 一、 在校就业生45-46
- 二、 退休返聘人员46
- 三、 家政服务人员46-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焰;;论劳动关系稳定性与流动性的价值选择——兼谈变革时代劳动关系的新发展和劳动法的回应[J];理论界;2007年05期
2 许文温;;对劳动法价值的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胡超华;;论劳动法对在校大学生勤工助学期间的劳动权益保护[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4 苏江丽;张国党;;浅谈雇佣劳动关系之认定[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5 龙昌军;;浅析劳动关系[J];法制与社会;2007年12期
6 秦国荣;;法律上的劳动概念:法理逻辑与内涵界定[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7 陈宏寿;;加强《劳动合同法》执行力度的思考[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陈文渊;加强劳动立法是当务之急[J];政法论坛;1989年04期
9 关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我国的《劳动法》[J];中国工运;1994年Z1期
10 王景山;;和谐劳动关系与和谐社会建设[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健;;劳动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再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诗达;;市场化进程中的劳动关系变迁[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3 唐元;;国企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主要做法、问题和建议[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4 陈诗达;;导论:和谐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和谐的基础[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5 陈诗达;;当前劳动关系的主要矛盾及原因[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6 陈诗达;;劳动合同制度对劳动关系的影响[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7 陈诗达;;收入分配制度对劳动关系的影响[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8 陈诗达;;教育培训制度对劳动关系的影响[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9 陈诗达;;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10 彭伟中;;商业秘密及其在劳动关系领域的保护[A];2003’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进良;落实劳动合同制度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N];衡水日报;2006年
2 关怀;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N];浙江日报;2006年
3 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 陈建国;突出重点 开拓创新 建立新型和谐劳动关系[N];中国船舶报;2007年
4 王蓉;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挥作用[N];福建日报;2005年
5 郁颖 志荣 璐琴;我市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N];临汾日报;2005年
6 毕务芳;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N];中国民航报;2007年
7 王玉君;山东联通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N];人民邮电;2007年
8 本报记者 王云飞 陆占奇;企业应该“唱”主角[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9 张福军 王晓东 新疆昌吉市劳动人事社会保障局;企业临时用工与单位是否存在劳动关系[N];中国人事报;2010年
10 李明强;劳动关系应当合理设界[N];人民法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巍;和谐劳动关系的政治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2 何勤;北京中小企业劳动关系评价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3 李亮山;我国劳动关系政府规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梁茵;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高新会;论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制度变迁[D];暨南大学;2006年
6 龚基云;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东昱;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的工会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高杰;私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郭东杰;共同治理模式下的劳动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詹婧;企业民主参与动力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立峰;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姚秋福;论行政权介入劳动关系的界限及方式[D];广东商学院;2011年
3 柯四海;我国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徐立新;论事实劳动关系当事人的权益保护[D];郑州大学;2004年
5 李立;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雇佣劳动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思;我国企业规章制度的规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付大鹏;政府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8 闫明超;社会性规制框架下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9 寇明婷;农村劳动关系探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陈刚;河南省通信公司劳动关系改善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劳动关系认定标准之法律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17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