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03:15

  本文关键词: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灵活就业的新型用工形式,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新兴领域。从实践看,劳务派遣确实在一定程度了促进了就业,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中在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从理论看,理论界对于劳务派遣的认识也不统一,对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模式仍然缺乏足够的研究;从立法看,在《劳动合同法》出台前,我国有关劳务派遣的立法基本上处于空白的状况。已经出台的《劳动合同法》虽然对劳务派遣进行了适度的法律规制,但其制度设计上存在诸多立法缺陷,难以切实有效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笔者从保护弱者、完善我国劳务派遣立法的目的出发,将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更多关注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更深入地研究劳务派遣制度和立法规制,以促进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进一步优化和立法完善,从而切实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 本文拟从被派遣劳动者权益保护普遍缺失的现状出发,综合运用了归纳、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以下几大方面入手对被派遣劳动者权益保护展开论述。 第一章,本章从劳务派遣的用词入手,对劳务派遣的基本含义、三方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了界定;对劳务派遣与承揽、职业介绍及人事代理三种容易混淆的职业劳动形态进行了区分;总结概括了我国目前劳务派遣发展的现状,从而明确了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特殊性,指明了我国劳务派遣亟需立法规制。 第二章,本章以被派遣劳动者权益保护为基本线索,分析探讨了我国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从而明晰了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第三章,本章在借鉴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学术成果的基础上,详细解读了我国《劳动合同法》对被派遣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比较、借鉴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劳务派遣立法经验,结合我国被派遣劳动者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该法在劳务派遣制度设计上的缺陷。 第四章,本章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及现行立法缺陷提出了完善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立法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务派遣立法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从而切实维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 最后一章为结论,总结全文主要观点,再次阐明本文写作的目的。 由于笔者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有限,在劳务派遣的许多问题未能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也是笔者在完成本文时所深感遗憾的。但笔者希望自己的粗浅之见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激发更多人的思考,以促进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使劳务派遣中的劳动者权益切实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充分的救济。
【关键词】:劳务派遣 法律关系 劳动者权益 立法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3
  • 第一章 劳务派遣的概述13-22
  • 第一节 劳务派遣的基本含义及三方主体法律关系的辨析13-17
  • 一、劳务派遣的基本含义13-14
  • 二、劳务派遣三方主体法律关系的辨析14-17
  • 第二节 劳务派遣与其他职业劳动形态的区别17-20
  • 一、劳务派遣与承揽17-18
  • 二、劳务派遣与职业介绍18-19
  • 三、劳务派遣与人事代理19-20
  • 第三节 我国劳务派遣的现状20-22
  • 一、发展迅速,经营单位良莠不齐20
  • 二、劳务派遣市场细分化趋势明显20-21
  • 三、劳务派遣三大集中领域及从业人员构成21
  • 四、法律规章建立滞后21-22
  • 第二章 我国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及成因22-31
  • 第一节 我国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22-27
  • 一、工资水平很低,劳动报酬权得不到保障22-23
  • 二、社会保险权普遍缺失23-24
  • 三、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十分普遍,就业稳定性很差24
  • 四、超时劳动现象十分普遍,休息权得不到保障24-25
  • 五、安全卫生保障缺位25
  • 六、职业培训普遍缺失25-26
  • 七、权利救济受困26
  • 八、团结权难以形成26-27
  • 第二节 我国被派遣劳动者权益受侵害的成因探讨27-31
  • 一、法律的缺失27
  • 二、社会保险政策缺位27
  • 三、混业经营为派遣单位逃避雇主责任创造了条件27-28
  • 四、责任归属认定很复杂28
  • 五、劳动行政监管不到位,执法环境不理想28
  • 六、劳动争议司法救济的不经济28-29
  • 七、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压力29
  • 八、被派遣劳动者自身维权意识与维权能力弱29
  • 九、工会作用的缺失29-31
  • 第三章 我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立法规制及制度设计缺陷31-43
  • 第一节 《劳动合同法》对被派遣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31-38
  • 一、对派遣单位的法律规制31-32
  • 二、对用工单位的法律规制32-33
  • 三、对劳务派遣协议的法律规制33-34
  • 四、对跨地区劳务派遣所执行的待遇问题的法律规制34
  • 五、限制劳务派遣适用的工作岗位34-35
  • 六、明确规定了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35-36
  • 七、明确规定了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的连带责任机制36-37
  • 八、规定了有关行政机关违法行政或者不作为的法律责任37-38
  • 第二节 《劳动合同法》对被派遣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制度设计缺陷38-43
  • 一、对派遣单位的设立资质要求相对较低38-39
  • 二、对派遣单位的混业经营行为没有作出明确的禁止性规定39
  • 三、对派遣单位的职业培训义务没有作出强制性的要求39-40
  • 四、对劳务派遣的行业没有作出限制40
  • 五、对劳务派遣的最长时间没有作出限制40-41
  • 六、对劳务派遣工作岗位的限制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41
  • 七、对被派遣劳动者的自由择业权保障没有作出规定41-42
  • 八、对被派遣劳动者参加或组织工会的规定操作性不强,缺乏保障机制42-43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立法建议43-48
  • 一、对派遣单位的规制建议43-44
  • 二、明确规定劳务派遣的行业范围44
  • 三、明确规定劳务派遣的最长时间44-45
  • 四、明确列举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目录45
  • 五、明确规定对被派遣劳动者的自由择业权进行限制的约定无效45
  • 六、完善被派遣劳动者实现参加或组织工会权利的法律保障机制45-46
  • 七、完善司法诉讼程序,提供便利的司法救济46-47
  • 八、完善法律援助制度47-48
  •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艳军;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2 鲁少军;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莎莎;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4 沈雁锋;论常雇型劳务派遣劳工权益保护[D];华侨大学;2012年

5 陈栋;劳务派遣工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17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6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