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工伤保险责任与第三人侵权责任竞合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3 23:13

  本文关键词:工伤保险责任与第三人侵权责任竞合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浪潮,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但经济的迅猛发展,伴随的工伤事故率也是居高不下。工伤保险制度建立之前,法院一般把工伤事故案件按照普通民事侵权案件的形式来进行裁判,为了使受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更好的维护、缓解日益增多的劳资矛盾、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工伤保险制度应运而生。劳动者在发生工伤事故后,可以选择两种救济途径,一是工伤保险赔付,另一个是第三人侵权损害赔偿。由于二者的价值功能、请求权基础、法律体系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法律适用上产生了竞合的问题。因二者的缺点和优点不同,受害劳动者对于两种救济方式的选择存在很大的困扰,而学术界目前亦尚未就工伤保险赔付与第三人损害赔偿之间的竞合问题达成一致看法,在审理劳动争议与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也给审判者带来很大的困扰。本文的创作主旨在于对因第三人侵权后同时引发了工伤保险赔付与侵权损害赔偿两个问题,二者系不同的法律关系,却因同一行为而产生竞合,对该问题进行研究,以便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途径用于司法实践中。本文首先详细研究了工伤事故中的工伤保险责任和第三人侵权责任的内涵和构成要件,进而介绍了两种责任的竞合以及竞合的表现形式,重点分析了工伤保险赔付和侵权损害赔偿的几个不同点。全世界各国对于该问题在实际操作处理过程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归结为:替代模式、选择模式、兼得模式和补充模式,本文使用很大篇幅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实际情况分析了这四种模式存在的优势和缺陷。其次,分析了我国司法实践中因工伤保险赔付和第三人侵权损害赔偿发生竞合后,由于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的不清晰或立法空白,以及各大省市及地区规章制度的不统一现象而引发的各种问题。这种没有明确统一法律规定的现状以致在理论界存在很大的争议,加剧了司法实务中的混乱,类似的案例往往在各地法院的裁判中出现大相径庭的处理结果。基于目前的现状,我们首要任务是解决因二者发生竞合后应当适用的处理模式,以及制定与其相对应的制度。根据综合分析引导出二者发生竞合时,必须统一确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模式,即补充模式,来解决此类问题,这样才符合公平公正原则,才与我国工伤保险制度设立的初衷相统一。最后,针对本文确立的因二者发生竞合采用补充模式解决问题的意见,给出填补法律空白的方案,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
【关键词】:工伤保险赔付 侵权损害赔偿 竞合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5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4
  • 引言14-16
  • 第一章 工伤保险责任与第三人侵权责任竞合概述16-31
  • 第一节 工伤事故责任性质分析16-21
  • 一、工伤事故与工伤保险16-19
  • 二、工伤事故中的第三人侵权责任19-21
  • 第二节 工伤保险责任与第三人侵权责任的竞合分析21-23
  • 一、竞合的内涵21
  • 二、工伤保险责任和第三人侵权责任竞合的认定21-22
  • 三、工伤保险责任和第三人侵权责任竞合的表现形式22-23
  • 第三节 工伤保险赔付与侵权损害赔偿的区别23-31
  • 一、法律性质不同23-24
  • 二、适用范围不同24-25
  • 三、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同25-26
  • 四、赔偿范围和标准不同26-27
  • 五、归责原则不同27-28
  • 六、争议的解决方式不同28-29
  • 七、制度价值和功能不同29-31
  • 第二章 国外工伤保险赔付与第三人侵权损害赔偿模式分析31-42
  • 第一节 替代模式32-33
  • 一、替代模式的含义32-33
  • 二、替代模式的优点及不足33
  • 第二节 选择模式33-35
  • 一、选择模式的含义33-34
  • 二、选择模式的优点和不足34-35
  • 第三节 兼得模式35-37
  • 一、兼得模式的含义35-36
  • 二、兼得模式的优点及不足36-37
  • 第四节 补充模式37-40
  • 一、补充模式的含义37-38
  • 二、补充模式的优点及不足38-40
  • 第五节 综合评述和借鉴意义40-42
  • 第三章 我国工伤保险责任与第三人侵权责任竞合的立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42-54
  • 第一节 我国工伤保险责任与第三人侵权责任竞合立法现状42-48
  • 一、法律规定42-45
  • 二、司法解释45-46
  • 三、地方法规46-48
  • 第二节 我国工伤保险责任与第三人侵权责任竞合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48-54
  • 一、相似案件不同裁决48-52
  • 二、学者观点大相径庭52-54
  • 第四章 工伤保险责任与第三人侵权责任竞合的解决途径54-60
  • 第一节 采用统一的补充模式54-57
  • 第二节 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57-60
  • 一、增加实体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57-59
  • 二、制定与补充模式相符程序59-60
  • 结语60-62
  • 参考文献62-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于解释《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中“蓄意违章”的复函[J];中国社会保障;2001年07期

2 ;关于如何理解《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有关内容的答复意见[J];劳动保障通讯;2002年06期

3 ;关于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的通知[J];中国社会保障;2003年06期

4 苏志文;搞好《工伤保险条例》与《职业病防治法》的衔接[J];劳动保护;2003年06期

5 ;工伤保险条例[J];劳动保护;2003年06期

6 ;职工工伤保险有哪些规定[J];工会博览;2003年06期

7 ;上下班遇车祸算工伤 个体户首次纳入保险范畴——《工伤保险条例》2004年1月1日起施行[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3年12期

8 本刊编辑部;认真学习贯彻《工伤保险条例》[J];劳动保障通讯;2003年06期

9 ;突破 明确 规范——快速解读新《工伤保险条例》[J];福建劳动和社会保障;2003年08期

10 向春华;孙智;;工伤保险首次召开全国会议[J];中国社会保障;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华中;;关于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的哲学思考[A];全国第二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杨晋川;刘庆民;;谈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张合民;;工伤保险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4 孟庆春;李敏;唐婧;;工伤保险实施以来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探讨[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周华中;;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工伤保险事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兼论工伤保险的发展及其基本功能[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于宝妹;蔡静;王立谦;宋秉文;;建立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探讨[A];2008年科技学术研讨年提速安全与和谐铁路论文集[C];2008年

7 万成略;;工伤保险的现状与发展及启示[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8 李方;张明丽;;武汉市中小企业工伤保险问题探讨[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9 杜红兵;杨瑾娣;;我国煤矿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的现状与发展[A];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年会、“安全健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交流会、全国第三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李敏;孟庆春;;《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后的问题与思考[A];中国金属学会2004’冶金安全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虹;民工工伤保险处境“尴尬”[N];江苏经济报;2005年

2 孙艳;我州不断完善工伤保险政策[N];楚雄日报(汉);2007年

3 特约记者 陈应国;祥云大力宣传《工伤保险条例》[N];大理日报(汉);2007年

4 刘亚辉;不参加工伤保险将处数倍罚款[N];河南日报;2006年

5 皇甫;湖南将在煤矿企业 推行按吨煤收费参加工伤保险办法[N];经理日报;2007年

6 杨海利 邋潘锋;我市参加工伤保险者逾十九万人[N];焦作日报;2007年

7 尚新民;宣传《工伤保险条例》[N];开封日报;2007年

8 张洁;央企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提速[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9 孙悦;我市开展贯彻《工伤保险条例》宣传活动[N];辽源日报;2007年

10 周丽 记者 王双;全市1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N];盘锦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和平;中德工伤保险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北京大学;2004年

2 李榕;煤矿工伤风险评价及保险费率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媛;山西省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9年

2 董颖;完善我国工伤保险的预防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3 王博;矿难有效治理中的工伤保险体系建构和运行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魏东;完善我国工伤保险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倪琨;加强我国工伤保险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熊杰;我国工伤保险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温凝若;内蒙古自治区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工伤保险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8 戈彤;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9 郝琦;工伤保险康复基金使用效率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10 王颖;第三人侵权下的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适用关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工伤保险责任与第三人侵权责任竞合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3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23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9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