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反思及重构
发布时间:2017-04-24 03:06
本文关键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反思及重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争议案件日益增多,其复杂性日渐加大,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弊端日渐暴露。建立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亟待进行改革。法国作为西方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国家,在劳动争议处理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中不乏我国可以借鉴之处。本文力图通过对法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阐述,以及对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缺陷的分析,结合正在审议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草案)》提出重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设想。 本文除前言和结语外,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介绍劳动争议的基本理论。主要理清个别争议和集体争议的关系,及其与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的相互对应关系。 第二章阐述法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法国对个别争议与集体争议实行分别处理。个别争议由劳资调解委员会这样一个由选举组成的双方人数对等的司法机构负责处理,先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再行审判。集体争议不进入诉讼程序,而是以集体谈判、调解、调停、仲裁的方式解决。未经调解或者调停不得申请仲裁。调解协议、调停协议以及仲裁裁决均具有法律约束力。 第三章在介绍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基础上,分析现行制度存在的弊端。企业内部调解缺乏合理性,劳动争议仲裁行政色彩浓厚,劳动争议诉讼缺乏专业性,各种处理方式之间衔接不一,加大了当事人的维权成本和对司法公正的质疑。同时,由于对集体争议的错误认识,我国对其重视不够,忽视了集体争议处理制度的构建。 第四章提出重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设想。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应本着及时、效率、注重和解的原则,对个别争议与集体争议区别对待,实行企业内部协商谈判、基层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劳动法庭审判和劳动行政部门调停相结合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同时加强劳动行政部门的监察工作和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
【关键词】:劳动争议 纠纷解决 法国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2.5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13
- 前言13-14
- 第一章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概述14-22
- 第一节 劳动争议的基本理论14-17
- 一、劳动争议14-15
- 二、个别争议和集体争议15-16
- 三、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16-17
- 第二节 劳动争议处理17-22
- 一、劳动争议协商17-18
- 二、劳动争议调解18-19
- 三、劳动争议调停19
- 四、劳动争议仲裁19-20
- 五、劳动争议诉讼20-22
- 第二章 法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22-48
- 第一节 个别争议处理制度23-38
- 一、劳资调解委员会的职权范围23-28
- 二、劳资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和机构组成28-31
- 三、劳资调解委员会的人员构成31-37
- 四、劳资调解委员会判决的效力37-38
- 第二节 集体争议处理制度38-48
- 一、集体争议的主要表现形式——罢工38-40
- 二、谈判40
- 三、调解40-42
- 四、调停42-45
- 五、仲裁45-48
- 第三章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现状及缺陷48-60
- 第一节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现状48-52
- 一、“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48-51
- 二、其他处理机制51-52
- 第二节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缺陷52-60
- 一、对集体争议的理解有误52-53
- 二、企业内部调解缺乏正当性53-55
- 三、仲裁前置的弊端55-56
- 四、劳动争议仲裁行政色彩浓厚56-58
- 五、劳动争议诉讼缺乏专业性58
- 六、劳动争议调停制度有待完善58-60
- 第四章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重构60-74
- 第一节 宏观上的重构60-65
- 一、建立个别争议“或裁或审,各自终局”的处理机制60-62
- 二、完善集体争议的处理机制62-63
- 三、建立各种劳动争议处理方式间的衔接机制63-65
- 第二节 关于劳动争议调解制度65-67
- 一、建立基层调解委员会65-66
- 二、建立专职调解员考录制66
- 三、建立兼职调解员制度66-67
- 四、赋予调解协议以法律效力67
- 第三节 关于劳动争议调停制度67-70
- 一、加强劳动争议调停制度的立法工作68
- 二、赋予调停机构以启动权、调查权和提议权68-69
- 三、完善劳动监察和劳动保障机制69-70
- 第四节 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70-71
- 一、建立独立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70-71
- 二、建立专职仲裁员考录制71
- 第五节 关于劳动争议诉讼制度71-74
- 一、建立劳动法庭72
- 二、建立劳动争议陪审员制度72-73
- 三、赋予劳动法庭对其他处理方式以司法审查权73-74
- 结语74-75
- 参考文献75-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坤刚;关于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两个问题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冯虹;蔡阳阳;;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郑尚元;;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之和谐——以“劳动仲裁时效”为例[J];法学家;2005年05期
4 ;什么是三方协商机制?[J];工会博览;2005年24期
5 杨汉平;论工会的代表权[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郑尚元;“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词义辩[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张照东;;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批判与重构[J];河北法学;2006年11期
8 宋华琳;英国的行政裁判所制度[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张晓茹;浅议司法最终解决原则[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罗燕,陈葵;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制度创新问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反思及重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34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23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