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我国劳务派遣立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4 00:08

  本文关键词:我国劳务派遣立法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特殊的用工方式,是劳务派遣机构将与之建立雇佣关系的劳动者委派到用工单位工作,用工单位享有对劳动者的使用权和管理权,基本特点是:法律关系涉及三方当事人,形成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两种法律关系。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劳务派遣在我国历经了一个从不认识到有限度的接受、从初步摸索到较大规模的发展、从东部沿海地区到内地扩展、从企业岗位到机关事业单位等全方位的发展过程,但从法律规范的角度看,劳务派遣在我国一直面临着法律缺失的尴尬局面,缺少立法支持和司法、行政的支持,出现的矛盾和纠纷问题,基本上是靠单位自律、政府行政干预以及劳动者与用工单位协商解决。2008年1月1日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作了专门规定,填补了我国劳务派遣立法上的空白,对促进我国劳务派遣市场健康发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社会劳动关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实践中,人们本该寄予厚望的劳务派遣还是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劳务派遣单位一派了之,用工单位一用了之,劳动者处于一个不安定的工作状态,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一些单位滥用劳务派遣制度,甚至把劳务派遣当成了规避法律、逃避责任的幌子。人们期盼的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法律规则、程序、和谐的劳动关系并没能建立起来。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在立法方面,劳务派遣存在着先天性不足。本文通过对《劳动合同法》有关劳务派遣的规定进行分析,对部分规定存在的疑惑加以阐述并提出相关的完善立法建议。结构上,本文共分三章,分别是:劳务派遣的基本理论,我国劳务派遣立法现状分析,劳务派遣立法问题研究及其对策等。 第一章详细介绍劳务派遣的基本理论,阐述了劳务派遣的概念、特征,分析了我国劳务派遣的作用及发展现状与前景,认为劳务派遣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广阔,但要充分发挥劳务派遣的积极作用,还需对相关立法进行完善。论述了劳务派遣法律关系有关理论学说:一重劳动关系说与双重劳动关系说,笔者认为双重劳动关系说更符合劳务派遣关系的实质。 第二章全面阐述了我国关于劳务派遣的立法现状,对《劳动合同法》颁行以前的有关劳务派遣的法规进行简要阐明,重点分析了《劳动合同法》有关劳务派遣的规定。《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规定极具进步意义,但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比如雇主责任的分配、劳动争议的处理以及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等方面仍需改进。 第三章提出了完善我国劳务派遣立法的有关建议,具体包括对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及期限规定、明确雇主责任、劳务派遣争议解决等有关问题的相应对策。认为我国劳务派遣的行业适用范围及期限规定应更加具体,对派遣单位应在审批方式、注册资金等资格认定方面加以改进,雇主责任应根据责任内容及过错方式在派遣单位及要派单位之间进行合理分配。
【关键词】:劳务派遣 法律关系 立法现状 立法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烟台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前言12-13
  • 第一章 劳务派遣的一般理论13-28
  • 第一节 劳务派遣的理论概述13-22
  • 一、劳务派遣的概念13-14
  • 二、劳务派遣的基本特征14-16
  • (一) 两项合同三个主体14-15
  • (二) 雇佣与使用相分离15
  • (三) 劳动关系的不稳定状态15-16
  • 三、劳务派遣与其他类似制度的区别16-17
  • 四、劳务派遣的作用17-20
  • (一) 积极作用17-18
  • (二) 消极作用18-20
  • 五、我国劳务派遣的现状及发展前景20-22
  • (一) 我国劳务派遣现状20-21
  • (二) 我国劳务派遣的发展前景21-22
  • 第二节 劳务派遣理论学说22-28
  • 一、一重劳动关系说23-24
  • (一) 劳务给付请求权让与说23
  • (二) 真正利他契约说23-24
  • (三) 一重劳动关系双层运行说24
  • 二、双重劳动关系说24-25
  • 三、本文观点25-28
  • (一) 被派遣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单位之间的形式劳动关系25
  • (二) 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实际劳动关系25-26
  • (三) 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26-28
  • 第二章 我国劳务派遣立法现状28-40
  • 第一节 《劳动合同法》颁行之前的规定28-29
  • 第二节 《劳动合同法》的规定29-33
  • 一、劳务派遣机构的设立门槛29-30
  • (一) 劳务派遣机构的组织形式29-30
  • (二) 劳务派遣机构设立的最低注册资本30
  • (三) 经营行为的限制30
  • 二、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30-31
  • 三、雇主责任的分配31-32
  • 四、确定劳务派遣合同基本内容32
  • 五、劳务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32-33
  • 六、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义务33
  • 第三节 《劳动合同法》存在的问题33-40
  • 一、劳务派遣适用范围规定模糊34-35
  • (一) “临时性”34-35
  • (二) “辅助性”与“替代性”35
  • 二、派遣机构设立规定有待商榷35-36
  • 三、雇主责任规定不明确36-38
  • (一) 模糊了义务分配的标准36-37
  • (二) 影响了义务履行的积极性37
  • (三) 未明确用工单位过错连带责任37-38
  • 四、劳务派遣争议解决规定欠缺38-40
  • (一) 救济程序与法律适用上的模糊性38-39
  • (二) 劳动争议案件管辖问题规定不清39-40
  • 第三章 立法完善的建议40-53
  • 第一节 劳务派遣行业的限制41-43
  • 第二节 劳务派遣期限的限定43-45
  • 第三节 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与监管45-47
  • 一、设立劳务派遣单位的行政许可45
  • 二、劳务派遣单位应有充足的注册资本45-46
  • 三、劳务派遣监管制度46-47
  • 第四节 完善雇主责任的分配47-51
  • 一、国外有关雇主责任的规定47-49
  • (一) 美国的“共同雇主责任”47-48
  • (二) 德国的要派机构之补充性雇主地位48
  • (三) 日本的雇主责任分配48-49
  • 二、完善我国劳务派遣雇主责任49-51
  • (一) 雇主连带责任适用问题49-51
  • (二) 用工单位过错责任问题51
  • (三) 劳务派遣单位无过错责任问题51
  • 第五节 劳务派遣争议解决的制度设计51-53
  • 结语53-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57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57-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襄咸;;宜昌市劳务派遣工的情况、问题及建议[J];中国工运;2011年08期

2 龙继寿;;劳务派遣用工的风险及防范[J];四川劳动保障;2011年05期

3 陈英凤;;遏制劳务派遣泛滥需法律“给力”[J];工会博览(下旬刊);2011年06期

4 田玉莲;;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5 陈英凤;;规范劳务派遣 亟待法律“给力”[J];中国工运;2011年07期

6 陈英凤;;遏制劳务派遣泛滥需法律“给力”[J];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08期

7 王亚男;李澜;;船员外派法律关系构成之法理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4期

8 胡高崇;;劳务派遣乱象纷繁 同工同酬形同虚设[J];法庭内外;2011年08期

9 李社景;;推动劳务派遣工入会工作逐步走上正规[J];中国工运;2011年08期

10 李一然;;劳务派遣中的四大侵权现象[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婷;;实验动物福利立法初探[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2 刘俊海;;证券投资基金立法研究[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3 张艺;郭峰;;多产权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法律关系探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4 廖彩荣;;学术期刊著作权法律关系分析及其保护[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六集)[C];2008年

5 赵广英;;劳务派遣用工利弊分析[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于博;;完善和规范我市劳务派遣用工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旭芳;;论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律关系[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8 方维忠;;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不足及立法建议[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9 何德宝;;劳务派遣退回制度初探[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横井和彦;窦少杰;孟建兵;;七、从“劳务派遣”说开去——中日劳务派遣及其相关制度的比较研究[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爱榕;浅析我国劳务派遣现状[N];江苏法制报;2009年

2 记者 王海燕;本市劳务派遣用工规模趋升[N];解放日报;2011年

3 本报实习生 问灿 刘燕 本报记者 刘常俭;不应收取的“中介费”[N];河北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娇萍;夯实劳动关系的起点[N];工人日报;2005年

5 王比学;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劳务派遣该向何处去?[N];协商新报;2006年

6 赵利芳;20员工状告甘肃东航“不守法”[N];甘肃法制报;2008年

7 高罗胜 缪友清 姜宏强;金坛“劳务派遣制”有效破解民工难题[N];常州日报;2005年

8 记者 蓝云 实习生 黄若凌;我省将做大劳务派遣市场[N];福建日报;2003年

9 蓝云;劳务派遣,带活就业一盘棋[N];福建日报;2003年

10 肖玉保 吴铎思;福建:工源不足劳务派遣处境难[N];工人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赵亮;我国助学贷款法律关系的宪政之维[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亚南;分析实证语境下反垄断复合法律关系的法理反思[D];吉林大学;2012年

4 杨运涛;国际货物多式联运法律关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朱虎;萨维尼法律关系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朱孟强;我国高等学校与大学法律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李爱君;电子货币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韩光明;不动产相邻关系规则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周清林;权利能力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红;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崔玲;我国劳务派遣立法问题研究[D];烟台大学;2009年

3 曲智;完善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若干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朱楠楠;我国劳务派遣中被派遣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王硕;劳务派遣中雇主的责任及法律风险防范[D];吉林大学;2011年

6 黄皓;劳务派遣关系法律规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刘星;基层供电公司劳务派遣工作的研究与思考[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8 尹晨臣;现阶段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劳资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高丽华;“三性”原则视角下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发展方向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亚琦;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劳务派遣立法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32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232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5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