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工伤救济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4 10:04

  本文关键词:工伤救济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工伤救济法律制度是指工伤事故发生后,对工伤职工的人身损害进行填补或补偿的法律制度。目前,我国工伤救济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工伤损害赔偿、雇主责任保险和工伤保险等法律制度。工伤救济法律制度,因涉及到合同法、侵权行为法、保险法、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等,它在理论研究上常常被边缘化,研究成果也较为薄弱。我国目前在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是,在立法上,工伤赔偿制度比较混乱,工伤保险的社会保障制度比较薄弱,工伤救济请求权的法律基础难以确定,受伤职工的权利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在司法实践中,尤其是在工伤保险待遇的确定上,对工伤救济的责任主体和救济范围仍然以传统的侵权行为法作为归责原则和赔偿标准,使企业对工伤保险法律制度产生排斥心理,工伤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矛盾集中、上访集中的社会问题,直接影响了社会和谐和国家经济的发展。为此,笔者试通过对工伤救济主要法律制度进行法理和价值取向分析的同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指出我国工伤救济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并提出对完善我国工伤救济制度的一些建议。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约四万五千字。 第一章、工伤的基本法律制度。工伤的基本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工伤的概念、范围、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等内容,它是工伤救济权行使的法律基础。本章在对这些法律制度进行分析和阐述的同时,从它们的价值取向上指出我国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完善建议。 第二章、工伤救济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工伤救济总体上经历了从没有救济到有救济、从有过错责任到无过错责任、从单一模式到复合模式的发展历程。每一种救济制度的存在,深受劳动关系中雇主与雇员的地位关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影响,对社会矛盾的调和担负着重要的功能。工伤损害赔偿和工伤保险补偿是目前工伤救济的两种基本模式。我国工伤救济制度存在对两种模式的适用界定不明和救济理念错位等问题,影响了救济的效力。 第三章、工伤救济的范围和标准。由于工伤救济两种基本模式在理念和机能上的不同,反映在救济范围和标准上也存在差别。本章通过对工伤救济范围和标准的比较,确定各种救济范围的性质,对解决司法实践关于工伤救济中的权利竞合有着重要意义。 第四章、工伤救济中的权利竞合。工伤救济中的权利竞合,不但在学说上存在一些争议,而且是我国工伤救济在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难题。本章主要通过对请求权竞合理论上的分析,,指出我国工伤救济应当采用“请求权自由竞合说”,并结合救济范围的性质和同质救济的理论,认为应当采用“补充说”的综合模式来确定我国工伤救济的范围和标准。
【关键词】:工伤 赔偿 补偿 竞合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导言10
  • 第一章 工伤的基本法律制度10-24
  • 第一节 工伤的概念、内涵及范围11-17
  • 一 工伤的概念11
  • 二 工伤的内涵11-13
  • 三 工伤的范围13-17
  • 第二节 工伤的认定17-22
  • 一 劳动关系的法律分析和认定17-19
  • 二 工伤认定的价值分析和完善19-22
  • 第三节 劳动能力鉴定22-24
  • 一 劳动能力鉴定的概念和特征22
  • 二 劳动能力鉴定机构设置的分析22-24
  • 三 科学技术对鉴定结论的影响24
  • 第二章 工伤救济制度的建立及发展24-40
  • 第一节 工伤损害赔偿救济制度25-30
  • 一 过错责任原则的赔偿制度25-26
  • 二 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赔偿制度26-29
  • 三 我国工伤损害赔偿立法的局限29-30
  • 第二节 工伤补偿救济制度30-40
  • 一 无过失补偿制度的建立31-32
  • 二 雇主责任保险制度32-35
  • 三 工伤保险制度35-40
  • 第三章 工伤救济的范围和标准40-52
  • 第一节 工伤赔偿的范围和标准41-45
  • 一 损害赔偿的范围41-42
  • 二 损害赔偿的标准42-44
  • 三 工伤损害赔偿范围及标准的法律选择44-45
  • 第二节 工伤保险待遇45-50
  • 一 工伤保险待遇的范围和标准45-47
  • 二 工伤保险待遇的调整47-49
  • 三 对我国工伤保险待遇的理性分析49-50
  • 第三节 工伤损害赔偿和工作保险待遇性质上的比较50-52
  • 一 精神损害赔偿与工伤保险待遇范围性质的比较50-51
  • 二 残疾赔偿金和工伤保险待遇范围性质的比较51
  • 三 死亡赔偿金和工亡抚恤待遇范围性质的比较51-52
  • 第四章 工伤救济中的权利竞合52-63
  • 第一节 权利竞合的一般理论53-56
  • 一 权利竞合的涵义和不同的学说53-55
  • 二 权利竞合的法律对策55
  • 三 请求权竞合与聚合的区别55-56
  • 第二节 工伤救济权利竞合的类型56-59
  • 一 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的竞合57-58
  • 二 雇主的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58
  • 三 雇主赔偿责任与第三人侵权赔偿责任的竞合58-59
  • 第三节 工伤损害赔偿与工伤保险请求权竞合的处理模式59-63
  • 一 基本的处理模式59-60
  • 二 我国模式的选择和分析60-61
  • 三 对我国司法实务具体操作的建议61-63
  • 结束语63-64
  • 主要参考文献64-67
  • 致谢67-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飞琼;雇主责任保险与工伤保险的协调发展[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郭庆;论雇主对雇员工伤事故赔偿责任[D];湖南大学;2003年

2 芮立新;论工伤保险与侵权赔偿的关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3 张雪梅;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之竞合[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4 邢颖;我国工伤补偿立法和实践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5 周开畅;论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的法律适用[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6 黄晓星;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7 李国阳;工伤侵权责任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工伤救济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3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23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5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