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权公约与我国劳动权的宪法保护
发布时间:2017-04-24 10:11
本文关键词:国际人权公约与我国劳动权的宪法保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作为公民基本权利中的最重要内容劳动权,以它的独特性越来越引起法学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劳动权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人权,国际人权公约中对于劳动权的保护制定出了一套统一的、各缔约国自愿遵守和执行的保护标准,并承诺在其国内法中予以承认和保护,那么作为一国根本法的宪法则必须对其进行规范和保障。本文从国际人权公约中对劳动权的界定和保护标准、国内学者对劳动权的界定入手,分析揭示劳动权的宪法权利性质,从劳动权的概念、权利与义务主体到它的内容与价值进行论证,分析劳动权与具体的劳动权利之间的区别,进而将其在宪法中的定位予以强化。 我国是国际人权公约的缔约国,在公民基本人权保护方面应当履行国家应承担的条约义务,应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积极地与国际人权标准接轨。自2004年以来,我国对公民劳动权的法律保护做出了很大努力,“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理念的入宪,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颁布,各项促进劳动权发展和保护的具体立法的实施,都推动了公民劳动权的发展。但是受到传统法治观念、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现有法律体系设置等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例如国家义务的弱化、特殊群体劳动权保护的不利、集体劳动权的相对缺失、以及劳动权实现的保障机制缺乏多元性、宪法权利的不可诉性等问题,我国劳动权的宪法保护就要从宏观上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最后提出几点完善我国劳动权宪法保护的建议和构想,希望能形成有益探讨,促进劳动权的不断发展,也促进我国的人权事业进一步发展,为我国2010年向公约委员会提出第二次定期报告,向人权保护的国际标准更进一步,切实实现有中国特色的、依法治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理念作出贡献。
【关键词】:劳动权 国际标准 国家宪法义务 多元保障机制 宪法诉讼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98.2;D921;D922.5
【目录】:
- 内容提要4-6
- 引言6-7
- 一、劳动权的界定及标准7-16
- (一) 国际人权公约对劳动权的界定7-9
- (二) 国际人权公约对劳动权保护的标准9-12
- (三) 劳动权在我国宪法中的定位12-16
- 二、与劳动权相关的国际人权公约在我国实施的现状16-30
- (一) 国际人权公约的国内实施与我国宪法的关系16-17
- (二) 我国在实施有关劳动权的国际人权公约中所取得的成绩17-19
- (三) 我国实施有关劳动权的国际人权公约情况的结论性意见19-21
- (四) 我国在实施有关劳动权的国际人权公约中存在的问题21-30
- 三、完善我国劳动权宪法保护制度的建议30-38
- (一) 强化国家保障公民劳动权的宪法义务30-31
- (二) 加强劳动权制度修改与重构31-35
- (三) 增强劳动权多元保障机制的配合35-36
- (四) 完善劳动权的宪法救济制度36-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2
- 论文摘要(中文)42-44
- 论文摘要(英文)44-47
- 后记4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鸿;论府际合作促进就业权实现的公法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张利利;妇女工作权的宪法保护[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国际人权公约与我国劳动权的宪法保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3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23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