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农民工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5 08:08

  本文关键词:农民工法律保护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农民工是中国社会转型的结果和表现,它的出现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不仅与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构筑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与中国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改革方式有关。本文认为,农民工应特指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从农村来到城市并在一定时期内被雇佣从事非农劳动,由于制度原因仍然保留着农村户籍和农民身份的人。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迅猛推进,由农村进入城市的农民工规模逐年扩大。农民工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其对城市乃至于整个社会的影响也日益扩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农民工以不平等的身份进入城市,他们不能顺利地融入城市生活,无法彻底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并且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损,成为生活在城市底层的弱势群体。造成农民工目前困境的原因很多,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制度供给的滞后、城市基础设施的限制以及消极观念的影响等虽不能说是农民工权益缺损的全部原因,至少也是主要的原因。 平等、正义、人权这些人类所普遍追求的制度价值目标以及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的“和谐社会”理论,都为推动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提供了坚强的理论支撑。平等要求法律必须一视同仁,必须对相同的情况予以相同的处理。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之间并非是相互排斥,非此即彼的关系,实质平等的理念并没有完全取代形式平等。法律在追求实质平等的同时,起跑线上的平等仍然是其保障的重要内容。正义既是社会思想的组成部分,又是调节社会利益冲突的重要手段。正义的基本主题就是主要的社会体制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确定社会合作所产生利益的分配方式。公平的正义反对以增进社会利益为借口,牺牲一部分人的权利,认为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和社会的不公正。人权就是人之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它不论基于自然属性(如生命、安全),还是基于社会属性(如自由、发展)都应当是由人所享有的权利。根据人权的实际存在状态,可将其分为应有人权、法定人权和实有人权三种基本形态。在应有人权——法定人权——实有人权的演进过程中,法定人权起着关键的作用。构建和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22.5
【目录】:
  • 引言10-11
  • 第一章 社会转型中的农民工11-22
  • 一、农民工群体形成的背景11-17
  • (一) 传统社会的危机与因应11-13
  • (二) 城乡二元结构与新身份社会的形成13-14
  • (三) 改革前中国城乡身份的特征14-15
  • (四) 改革开放与农民工的出现15-17
  • 二、关于农民工的界定17-19
  • 三、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影响19-22
  • 第二章 农民工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22-38
  • 一、农民工目前存在的问题22-29
  • (一) 政治权利方面22-23
  • (二) 人身自由方面23-24
  • (三) 平等权方面24-25
  • (四) 劳动权和休息权方面25-26
  • (五) 子女受教育权方面26-27
  • (六) 职业技能培训方面27-28
  • (七) 社会保障权方面28-29
  • 二、农民工权益缺损的原因29-38
  • (一) 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29-32
  • (二) 制度供给的滞后32-34
  • (三) 消极观念的影响34-36
  • (四) 城市配套设施的限制36-38
  • 第三章 农民工法律保护的理论依据38-58
  • 一、平等与农民工法律保护38-43
  • (一) 关于平等38-40
  • (二) 形式平等、实质平等与结果平等40-41
  • (三) 平等视角下的农民工法律保护问题41-43
  • 二、正义与农民工法律保护43-48
  • (一) 关于正义43-44
  • (二)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44-46
  • (三) 正义视角下的农民工法律保护问题46-48
  • 三、人权与农民工法律保护48-53
  • (一) 关于人权48-49
  • (二) 人权的形态49-51
  • (三) 人权视角下的中国农民工法律保护问题51-53
  • 四、和谐社会与农民工法律保护53-58
  • (一) 和谐社会的涵义53-54
  • (二)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54-55
  • (三) 构建和谐社会与农民工权益保护55-58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农民工法律保护的对策建议58-86
  • 一、破除制度樊篱 改变城乡二元格局58-64
  • (一) 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破除城乡二元结构58-60
  • (二)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意义60-61
  • (三) 户籍制度改革应该坚持的原则61-62
  • (四) 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构想62-64
  • 二、制定农民工权益保护法 实施倾斜保护政策64-71
  • (一) 农民工的现实处境需要特殊保护64-66
  • (二) 制定《农民工权益保护法》的必要性66-69
  • (三) 关于《农民工权益保护法》的内容69-71
  • 三、寻求多层次的保护途径和方法71-79
  • (一) 取消职业保留法规,确保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实现72-73
  • (二) 建立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73-74
  • (三) 尽快吸收农民工加入工会,推行集体合同制度74-76
  • (四)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能力76-78
  • (五) 多渠道安排入学,确保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实现78-79
  • 四、建立健全惠及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79-86
  • (一) 建立包括农民工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80-82
  • (二)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82-86
  • 结语86-88
  • 参考文献88-91
  • 后记91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尚旗;;我国农民工利益问题研究综述[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明;论社会公正视角下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帅;和谐社会背景下农民工权利保障机制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农民工法律保护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5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25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2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