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我国集体合同争议调整模式的选择与实施

发布时间:2017-04-25 18:19

  本文关键词:我国集体合同争议调整模式的选择与实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劳动争议日益增多,值得我们加以注意的是,我国的集体劳动争议也时有发生。我国的集体劳动争议,既包括了以个别劳动争议为基础的人数众多的集体劳动争议,也包括了在集体合同争议基础上的集体争议。前者在本质上其实仍为个别劳动争议,但后者则是由集体合同所引发的争议,从性质上说,属于第二位阶的争议。目前在西方社会,集体合同争议是主要劳动争议所在,随着我国集体合同争议制度不断加强,可以预见我国的集体合同争议将会呈现愈来愈多的趋势,而事实上,现实情况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集体合同争议的处理制度必须与本国的国情相符。在劳动争议方面,我国的基本国情即是权利争议远大于利益争议,个别争议远大于集体争议,劳动争议个人所临时组成的利益联合体其力量往往大于工会的力量,同时我国的行政力量依然无处不在,这就决定了我国不能照搬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所采用的团体协约模式进行处理,而应结合本国国情,采取在政府参与下的多种力量并存的方式以共同调整集体合同争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我国劳动调解仲裁委员会等职能机构不能独立,使得我国的劳动争议调整制度更多的表现为政府与劳资双方的关系,劳动协商、调解、仲裁等制度均须要重塑。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集体合同争议适用三方协商制度,但三方协商制度实在劳动行政部门主导之下运作,需要培育劳资双方博弈的力量。我国劳动仲裁和诉讼制度并没有对缔约型集体合同争议进行规定,这表明我国集体合同争议的调整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在集体争议的解决中,我国法律没有规定劳资双方的集体争议权,劳资双方的私力救济渠道在我国没有建立起来,我国集体合同争议在更多时候处于被压制的状态,显然不利于争议的解决。因而,我国集体合同争议的调整需要走社会救济和私力救济并举之路。 尽管集体合同争议目前在我国尚处于初始阶段,但是从其发展趋势的角度进行考虑,我们仍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集体合同争议调整制度。
【关键词】:集体争议 团体协约 国家统合 三方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7
  • 导言7-10
  • 一、研究背景7-8
  • 二、集体合同争议及其相关概念介绍8
  • 三、文章的研究思路8-10
  • 第一章 我国集体合同争议调整模式的定位10-17
  • 1.1 我国集体合同争议的立法梳理10-12
  • 1.2 我国集体合同争议调整模式的分析12-17
  • 1.2.1. 我国集体合同争议调整模式的界定12-14
  • 1.2.2 我国集体合同争议的调整模式的评价14-17
  • 第二章 我国集体合同争议调整模式的选择17-27
  • 2.1 集体合同争议的二元调整模式17-22
  • 2.1.1 团体协约模式及其基础17-19
  • 2.1.2 国家统合模式及其基础19-22
  • 2.2 我国集体合同争议的调整模式选择22-27
  • 2.2.1 我国集体合同争议的基本国情22-24
  • 2.2.2 劳动三权在我国实施情况的检讨24-26
  • 2.2.3 国家统合模式是我国集体合同争议的必然选择26-27
  • 第三章 我国国家统合调整模式的具体实施27-41
  • 3.1 集体合同争议操作模式的价值取向27-29
  • 3.1.1 坚持公力调整为主,私力调整为补充27-28
  • 3.1.2 对劳动者的保护予以适当倾斜,维护社会稳定28
  • 3.1.3 坚持参与原则28-29
  • 3.2 国家统合模式的具体实施29-41
  • 3.2.1 公力调整方式29-33
  • 3.2.2 社会调整方式33-38
  • 3.2.3 其他调整制度的探讨38-41
  • 结语41-42
  • 参考书目与文献42-45
  • 致谢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洋;刘云广;;论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的改革[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2 张焰;;劳动合同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常见败诉点解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3 杨会山;;谈规范双重劳动关系[J];中国劳动;2011年07期

4 立花聪;;劳动合同的后合同义务浅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1期

5 蔡成平;;劳资关系法律规范的历史演变与改革论争——历史与理论的宏观分析[J];时代法学;2011年04期

6 林盛通;;技术贸易合同争议的处理(上)[J];科技与企业;1995年04期

7 张力娜;;关于新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思考[J];中国-东盟博览;2011年04期

8 冯光春;;劳动争议中的工资界定伤了谁[J];人力资源;2011年09期

9 林盛通;;技术贸易合同争议的处理(下)[J];科技与企业;1995年05期

10 ;法院新闻[J];中国审判;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玉华;;劳动争议及其预防[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章群;邓君韬;;区域合作下内地与香港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3 关勇;;从劳动争议谈劳动者权益保障[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潘旦;;金融危机背景下私营企业劳动争议研究——以温州市为例[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5 杨恒敏;;论集体合同争议的处理[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管唯;黄富银;汤涛;吴家声;汪建君;;劳动争议案件的司法精神病鉴定156例分析[A];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林磊;;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缺陷分析与重构[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讷建宏;;职工跳槽引发的侵犯商业秘密案件的若干法律问题探讨[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张兆国;;是劳动合同关系还是借用关系——从一起劳动争议纠纷案谈起[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王玉柱;;构建和谐劳动(劳资)关系的机制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毅 贾玉平;邮政企业劳动争议的防范与化解[N];中国邮政报;2005年

2 本报专稿 佳木 相红;新型劳动争议:15万业务费该不该给?[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5年

3 韦宝志邋吴利民;印江成功仲裁一起劳动争议[N];铜仁日报;2008年

4 记者 李江涛 通讯员 陈聚涛;治安环保劳动争议位居群众诉求前三[N];洛阳日报;2008年

5 刘璐 记者 王双;全省劳动争议疑难案例研讨会在盘召开[N];盘锦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严峻嵘;解决劳动争议别有途径[N];人才市场报;2008年

7 记者 周建越 通讯员 王利群;劳动争议一半靠调解结案[N];苏州日报;2008年

8 ;江阴市总加大劳动争议调处力度[N];江阴日报;2008年

9 记者 李严;今年昆明劳动争议大幅上升[N];昆明日报;2008年

10 本报通讯员 沈宇 本报记者 顾雯;化解劳动争议,雨花台区新招迭出[N];南京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琳;日本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及其最新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姚世华;在深外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吴宏洛;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劳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梁茵;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维佳;论欧盟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金哲;休息权及其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朱剑宇;中国劳工权益保障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8 龚基云;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蒋阳飞;我国就业公平及其制度保障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夏瑜杰;当代中国守法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毛毛;我国集体合同争议调整模式的选择与实施[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丽娜;论我国劳动争议分类处理机制[D];青岛大学;2010年

3 聂正康;我国劳动争议的影响因素和处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李华武;我国劳动争议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5 初征;吉林中央储备粮企业劳动争议的内部预防与处理[D];吉林大学;2011年

6 韦凤泉;劳动争议裁审模式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兾匴;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熊亚娜;劳动争议诉前调解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杨思远;劳动争议的实证分析与法律救济[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10 朱香艳;我国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集体合同争议调整模式的选择与实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68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268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3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