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司法化改革
发布时间:2017-04-27 20:13
本文关键词:论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司法化改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实行民主法治,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能否“接近诉讼”或者说公民的权利能否最终获得司法救济,已经成为现代法治与文明的重要标志。得不到司法保护的权利只能是“纸上谈兵”式的权利。在劳动关系领域,劳动权利是否能够得到司法救济,对基本人权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缺陷也越来越暴露无疑,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不能顺利接轨;其他纠纷或仲裁或诉讼按照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可由当事人选择,而劳动争议,仲裁是必经程序,剥夺了当事人选择的权利;在民事纠纷上,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许多特定程序,但在劳动争议上却没有专门的,有针对性的程序法律规定,使得劳动实体法的公正性得不到有效保护;我国劳动争议案件一裁两审的处理制度,增加了劳动者的讼累,使劳动者苦不堪言;对于劳动仲裁员的资格要求也低于其他,很可能使得劳动争议案件即缺乏公平又没有效率。正是由于这些缺陷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因此,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司法化改革和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故本文首先通过对劳动争议的概念和性质的分析研究,理顺了劳动争议的分类,同时对劳动争议诉讼的概念进行了定义以及分析了劳动争议诉讼区别于民事、刑事、行政诉讼的独特特点,从而对劳动争议与劳动争议诉讼的基本范畴有了基础性的了解。其次,通过对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历史渊源、立法概况以及基本制度的介绍和探究,使得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框架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同时,也指出了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最主要的三大制度,即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诉讼制度的严重缺陷并做出相应的价值评判;再次,通过介绍两大法系即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中有相关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在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上的立法经验,大致概括出了几种主要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从而提出了在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司法化改革的一些措施,包括劳动争议预防体制的建立,专门的劳动争议诉讼程序性立法、简化现行体制、设置特殊诉讼和执行程序和在法院设立专门的劳动法庭的具体设想。通过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司法化改革,构建科学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有利于劳动争议当事人诉权的保护与实现,有利于人民法院有效地行使审判权,有利于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进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诉讼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劳动者权益 劳动法庭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导言12-13
- 第一章 劳动争议概论13-24
- 第一节 劳动争议的概念和性质13-17
-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13-15
- 二、劳动争议的性质15-17
- 第二节 劳动争议的分类17-19
- 第三节 劳动争议诉讼19-24
- 一、劳动争议诉讼的概念19-21
- 二、劳动争议诉讼的特点21-24
- 第二章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概况24-32
- 第一节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历史渊源24-28
- 一、劳动争议的历史演变24-25
- 二、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历史沿革25-28
- 第二节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立法概况28-29
- 第三节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基本制度29-32
- 第三章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制度的缺陷与价值评析32-37
- 第一节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缺陷和价值评判32-33
- 第二节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缺陷和价值评判33-36
- 一、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33
- 二、“仲裁前置”程序不合理33-34
- 三、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不能顺利接轨34-36
- 四、对劳动争议仲裁缺乏有效监督36
- 第三节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诉讼制度的缺陷和价值评判36-37
- 第四章 外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分析比较37-42
- 第一节 前苏联劳动争议处理制度38
- 第二节 法国、德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38-39
- 第三节 澳大利亚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39-40
- 第四节 日本劳动争议处理制度40
- 第五节 香港、台湾地区劳动争议处理制度40-42
- 一、香港地区劳动争议处理制度40-41
- 二、台湾地区劳动争议处理制度41-42
- 第五章 改革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模式选择42-48
- 第一节 我国劳动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几种改革模式及简要评析42-45
- 一、“或裁或审”模式42-43
- 二、“只裁不审”模式43-44
- 三、“只审不裁”模式44-45
- 第二节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价值取向和定位45-46
- 第三节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改革模式之选择46-48
- 第六章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新体制及专门劳动法院诉讼制度的构建48-53
- 第一节 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拓宽劳动争议解决渠道48-49
- 第二节 在立法方面,制定专门的劳动争议诉讼程序性法律49-51
- 第三节 在司法方面,在法院系统内设立专门的劳动法庭51-53
- 参考文献53-55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5-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天玉;;借鉴与整合:从英国ACAS看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改革[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王彭;试论现行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重构[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蔡传秀;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法律思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陈福林;丁冬霞;;浅谈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的理论与实践[J];科学大众;2009年03期
5 徐喜波;;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思考[J];求索;2009年06期
6 陈宏伟;浅议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若干问题[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本文关键词:论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司法化改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1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31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