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工时制度弹性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9 16:03

  本文关键词:工时制度弹性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过劳死”和“富士康加薪”这两大热点事件作引导,反映出我国目前的工时制度过于僵化,无法适应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弹性需求。面对工时弹性化的国际化趋势,本文试图结合我国特殊国情,探索出我国工时弹性化的道路。 本文基本内容如下: 引言部分重点介绍了两大社会热点事件——“过劳死”和“富士康”加薪,两大案例反映出劳动者对延长工时的两种截然不同态度,由此引出我国目前的工时制度过于僵化,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第一章对工作时间的概念进行了辨析,主要从介绍了目前主流的两种工作时间的界定方式,一种是法律规定型,一种是雇主支配型,本文在评析两种定义方式的基础上,提出结合雇主主观认可和业务关联性两种标准进行定义。 第二章对我国目前的工时制度进行了梳理,介绍了我国的标准工时制度、特殊工时制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目前工时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标准工时弹性化不足、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机制不完善以及劳动执法不力等问题。 第三章着重介绍了日本与德国在工时弹性化方面的有益经验。 第四章结合国外弹性工时的制度经验,着重结合我国特殊国情,,分别从宏观劳动标准、中观集体协商、微观劳动合同三个层次对我国工时弹性化改革提出了设想。
【关键词】:工作时间 弹性工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一章 工作时间概述11-13
  • 一、 法律规定型11-12
  • 二、 雇主支配型12-13
  • 第二章 我国现行工时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13-18
  • 第一节 我国现行工时制度13-16
  • 一、 标准工时制度13
  • 二、 特殊工时制度13-16
  • 第二节 我国现行工时制度存在的问题16-18
  • 一、 工时制度缺乏弹性16-17
  • 二、 集体协商机制不成熟17-18
  • 三、 宽松的劳动执法18
  • 第三章 世界工时的弹性化趋势18-24
  • 第一节 日本弹性工时制度18-21
  • 一、 变形工时制度19-20
  • 二、 部分工时制度20-21
  • 第二节 德国弹性工时制度21-24
  • 一、 变形工时制度21-22
  • 二、 弹性工时制度22
  • 三、 部分工时制度22-24
  • 第四章 现行工时制度弹性化设计24-32
  • 第一节 增强工时基准制度的弹性化25-27
  • 一、 放宽延长工时限制25-26
  • 二、 扩大特殊工时适用范围26-27
  • 第二节 改革工会体制,完善集体协商制度27-29
  • 一、 改革工会体制27-28
  • 二、 完善集体协商制度28-29
  • 第三节 完善劳动合同制度29-32
  • 一、 重视劳动者的层次性29-30
  • 二、 明确劳动者主体范围30-31
  • 三、 更新劳动合同范本31-32
  • 结语32-33
  • 参考文献33-35
  • 后记35-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沈同仙;;我国劳动基准的实施现状及对策[J];当代法学;2007年04期

2 李凌云;;我国劳动标准高低之争的理论溯源[J];当代法学;2009年04期

3 孙国平;;“过劳死”的比较法思考[J];当代法学;2010年01期

4 董保华;;中国劳动基准法的目标选择[J];法学;2007年01期

5 《集体合同法》立法可行性研究课题组;张建国;林嘉;;集体合同立法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李凌云;;工会缺位和立法缺失下的罢工行为[J];社会观察;2009年01期

7 浦姝Z

本文编号:3351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351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9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