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劳务派遣法律问题的理论与实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30 09:05

  本文关键词:劳务派遣法律问题的理论与实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近年来国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用工和就业形式——劳务派遣,改变了用人单位直接招工劳动者的传统就业形式,形成了劳务派遣单位既无工作条件却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而既有劳动岗位又有工作条件的用人单位却不与劳动者直接建立劳动关系的局面,对传统劳动法和劳动关系提出了挑战。虽然这种用工方式对促进就业、降低企业成本起到了很大作用,但由于立法的滞后,一些非法失序的劳务派遣行为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害,对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劳动合同法制定过程中,劳务派遣成了最具争议的焦点问题之一。对于在劳动合同法中是否对劳务派遣进行规范,在草案和几次修改稿中有所反复。最终确定在劳动合同法中采用一节对劳务派遣中派遣机构、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合同关系等部分内容进行了规定,限于国内对劳务派遣的研究还处于低层次阶段,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甚至还有一些空白有待填补,加之司法实践经验的不足,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一些重要问题的规定仍过于原则空泛,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劳动合同法出台后如何准确理解适用劳务派遣方面的法律规定成了广大法律工作中十分关注的问题。 本文通过介绍劳务派遣的起源、发展,概念和特征,分析劳务派遣法律关系的性质,在考察我国劳务派遣的历史现状和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劳动合同法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立法宗旨和价值取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结合案例分析就现行立法中的缺陷提出司法解决的几点建议,以期将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规定的原则性、倡导性条款落实到具体的、可操作、有明确责任的层面上,从而防止劳动合同法出台前“无法可依”变成了劳动合同法出台后“有法难依”。
【关键词】:劳务派遣 派遣单位 同工同酬 劳动合同法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8
  • 第一章 劳务派遣的基本概述8-13
  • 一、劳务派遣的起源8
  • 二、我国劳务派遣的发展现状8-9
  • 三、劳务派遣的概念及特征9-10
  • 四、劳务派遣之成因10-11
  • 五、劳务派遣存在的社会价值11-13
  • 第二章 劳务派遣法律关系分析13-19
  • 一、劳务派遣三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13-15
  • (一) 派遣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法律关系13
  • (二) 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法律关系13-14
  • (三) 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14-15
  • 二、劳务派遣关系的性质15-19
  • 第三章 境外劳务派遣制度的介绍19-23
  • 一、各国及台湾地区关于劳务派遣的定义19
  • 二、境外劳务派遣制度的介绍19-23
  • 第四章 我国劳务派遣的立法现状及评价23-30
  • 一、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23-24
  • 二、劳务派遣立法价值取向24-26
  • 三、《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方面的主要规定及不足26-30
  • 第五章 劳务派遣法律适用的原则及实证分析30-40
  • 一、司法审判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30-31
  • (一) 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稳定和谐30
  • (二) 依法维护企业的用工自主权,促进企业可持续协调发展30-31
  • (三) 兼顾公平与效率,劳动主体各方利益衡平原则31
  • 二、正确界定劳务派遣中同工同酬的标准31-33
  • 三、司法实践实证分析33-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3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43-44
  • 后记44-45
  • 详细摘要45-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继寿;;劳务派遣用工的风险及防范[J];四川劳动保障;2011年05期

2 陈英凤;;遏制劳务派遣泛滥需法律“给力”[J];工会博览(下旬刊);2011年06期

3 陈英凤;;规范劳务派遣 亟待法律“给力”[J];中国工运;2011年07期

4 陈英凤;;遏制劳务派遣泛滥需法律“给力”[J];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08期

5 胡高崇;;劳务派遣乱象纷繁 同工同酬形同虚设[J];法庭内外;2011年08期

6 李社景;;推动劳务派遣工入会工作逐步走上正规[J];中国工运;2011年08期

7 李一然;;劳务派遣中的四大侵权现象[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7期

8 王志广;;劳务派遣的利与弊[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1年08期

9 本刊记者;;努力推动劳务派遣用工的依法规范[J];中国工运;2011年08期

10 倪宝贵;;国有企业要在劳务派遣工入会工作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J];中国工运;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广英;;劳务派遣用工利弊分析[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于博;;完善和规范我市劳务派遣用工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方维忠;;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不足及立法建议[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4 何德宝;;劳务派遣退回制度初探[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横井和彦;窦少杰;孟建兵;;七、从“劳务派遣”说开去——中日劳务派遣及其相关制度的比较研究[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彭涛;;对劳务派遣队伍稳定工作的思考[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郭纲;;劳务派遣:一种尚待完善的青年人力资源配置方式[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8 刘沛佩;;浅析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法》规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9 官长春;;规范国有道路运输企业劳务工管理的思考[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10 杨干;;如何疏导基层劳务派遣和人事代理职工的消极情绪[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罗胜 缪友清 姜宏强;金坛“劳务派遣制”有效破解民工难题[N];常州日报;2005年

2 记者 蓝云 实习生 黄若凌;我省将做大劳务派遣市场[N];福建日报;2003年

3 蓝云;劳务派遣,带活就业一盘棋[N];福建日报;2003年

4 肖玉保 吴铎思;福建:工源不足劳务派遣处境难[N];工人日报;2004年

5 伊虹 记者 刘伟;绥棱劳务派遣公司显效[N];黑龙江日报;2005年

6 胡勇飞;劳务派遣:“三赢”选择[N];江西日报;2004年

7 ;劳务派遣的国际比较研究 [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

8 郭丹冰;全省规模劳务派遣公司福州挂牌[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武唯;劳务派遣亟待完善[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武唯;劳务派遣冲击劳动用工制度[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时博;派遣用工的战略选择、制度构型和资源整合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王弘钰;劳务派遣工的组织公平、组织认同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吴晓琪;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在治理失业中的作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张然;欧盟灵活保障就业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田新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贺玲;论解雇保护中的法益平衡[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星;基层供电公司劳务派遣工作的研究与思考[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2 尹晨臣;现阶段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劳资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高丽华;“三性”原则视角下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发展方向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亚琦;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曲智;完善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若干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王硕;劳务派遣中雇主的责任及法律风险防范[D];吉林大学;2011年

7 高tq;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8 康皓;我国劳务派遣用工难点问题研究及其政策建议[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王艳军;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韩晔;我国劳务派遣规制的主要理论争议及路径选择[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劳务派遣法律问题的理论与实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6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36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0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