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缺陷与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将劳动力雇佣与使用相分离,它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用工形式多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非标准化”的劳动力配置形式,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一种成熟的用工方式,因其本身具有灵活度高、成本低的特点以及能满足三方的利益诉求而蓬勃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看到其因缺乏一些必要的限制而处于失范的状态,派遣单位与实际用工单位的互相推诿、对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造成侵害等负面问题屡见不鲜。尽管《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后,劳务派遣的使用得到了相应的规范与改进,但法律制度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以及后来《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对相关的模糊或争议焦点缺少明确补充,致使劳务派遣的使用又回到了随意滥用的失控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劳务派遣本身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而将不利的影响无限扩大,对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造成了极大损害。论文选题正是建立在此背景与基础之上,,通过对劳务派遣理论与实务的研究,以发扬劳务派遣优势、克服制度缺陷为目的,就劳务派遣的规范与发展提出了完善建议。 全文分五个部分,包括引言,劳务派遣的概述,当前我国劳务派遣发展及立法现状,当前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以及对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相关完善建议与对策。 第一章——引言,这部分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本文的研究背景及写作方法。 第二章——劳务派遣的概述。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劳务派遣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的介绍和论述,劳务派遣制度中三方主体的法律关系,以此为研究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规范与发展打下基础。 第三章——当前我国劳务派遣发展及立法现状。这部分主要分析了现今劳务派遣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当今立法对劳务派遣制度的规定。 第四章——当前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这部分从现实层面分析了当前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阐述了产生诸如此类问题的原因。 第五章——完善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措施及相关建议。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针对当前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劳务派遣 用工单位 被派遣劳动者 劳务派遣单位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1.导言7-14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7-9
-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9-12
- 1.2.1 国外研究成果9-11
- 1.2.2 国内研究成果11-12
- 1.3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12-14
- 2、劳务派遣法律制度概述14-21
- 2.1 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概念分析14-19
- 2.1.1 国外劳务派遣的起源和发展14-15
- 2.1.2 劳务派遣的含义及特征15-17
- 2.1.3 劳务派遣与相关制度的区别17-19
- 2.2 劳务派遣法律制度中三方主体的法律关系19-21
- 2.2.1 劳务派遣三重关系说19-20
- 2.2.2 我国劳动合同法中的三方法律关系20-21
- 3.我国劳务派遣发展及立法现状21-26
- 3.1 劳务派遣发展现状分析21-22
- 3.2 劳务派遣立法现状22-26
- 3.2.1 关于派遣单位的主体准入问题22-23
- 3.2.2 派遣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23-24
- 3.2.3 被派遣劳动者权益24
- 3.2.4 派遣协议与双方法律责任24-25
- 3.2.5 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义务25-26
- 4.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26-38
- 4.1 存在的问题26-31
- 4.1.1 逆向派遣的问题26-27
- 4.1.2 同工不同酬的问题27-28
- 4.1.3 被派遣劳动者福利待遇较低28-29
- 4.1.4 被派遣劳动者职业劳动关系不稳定29
- 4.1.5 发生工伤时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相互推诿责任29-30
- 4.1.6 结社权受限30-31
- 4.1.7 劳务派遣机构管理不规范31
- 4.2 成因分析31-38
- 4.2.1 现行立法不尽完善32-34
- 4.2.2 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救济机制不完善34-37
- 4.2.3 政府监控职能缺失37
- 4.2.4 劳动者维权法律意识淡薄37-38
- 5.完善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措施及相关建议38-49
- 5.1 完善劳务派遣制度相关的立法规定38-43
- 5.1.1. 严格劳务派遣单位的市场准入制度38-39
- 5.1.2. 提高劳务派遣单位注册资本最低限额39
- 5.1.3 建立劳务派遣保证金制度39-40
- 5.1.4 放宽业务范围及派遣期限,引导劳务派遣业的健康发展40-41
- 5.1.5 合理分配责任41-43
- 5.2 在行政管理层面,加强对劳务派遣的监管及劳动合同法的执行与监督43
- 5.3 发挥工会的作用,推进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43-44
- 5.4 完善被派遣劳动者权利的司法救济途径44-47
- 5.4.1 寻求调解维护权利44-45
- 5.4.2. 通过仲裁维护权利45-46
- 5.4.3. 依靠诉讼维护权利46-47
- 5.5 在劳动者自身层面应当培育劳动者的维权意识47-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3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53-54
- 后记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建华;正当当事人理论的现代阐释[J];比较法研究;2000年04期
2 谢增毅;;美国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及对我国立法的启示——兼评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J];比较法研究;2007年06期
3 王莹莹;;日本劳务派遣用工利弊谈[J];中国劳动保障;2008年11期
4 魏艳春;日本的人才派遣业与《人才派遣法》[J];中国人才;2001年10期
5 常凯;;关于《劳动合同法》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J];当代法学;2006年06期
6 曹艳春;;劳动派遣关系中的雇主替代责任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董保华;;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基本定位[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关怀;;《劳动合同法》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J];法学杂志;2006年05期
9 郑尚元;;不当劳务派遣及其管制[J];法学家;2008年02期
10 王锴;;论我国宪法上的劳动权与劳动义务[J];法学家;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玢;对我国劳务派遣管制问题的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朱楠楠;我国劳务派遣中被派遣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程伟;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保护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惠晶晶;对劳务派遣中雇主责任分配问题的思考[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王艳华;劳动合同法视野下的劳务派遣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6 毛东彦;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劳务派遣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贾英;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田凌云;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D];山东大学;2008年
9 程红;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王玉红;劳务派遣关系中的劳动权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缺陷与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6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36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