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缺陷与重构

发布时间:2017-05-01 11:06

  本文关键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缺陷与重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和劳动制度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劳动争议的数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之后,经济上已直接与国际市场接轨,成为经济全球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外资企业的建立以及跨国之间的劳务、用工情况不断增多,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以及争议的内容、形式也日益复杂、尖锐。 而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恢复于八十年代,自1993年国务院颁布《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后正式确立。从“一调、一裁、两审”和“仲裁前置”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行以来,在缓和劳动争议当事人之间的矛盾、解决劳动纠纷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其所具有的历史性的价值是勿庸置疑的。但是如今,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建立所依据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已被市场经济所替代,调整市场经济所必须的一系列的基本实体法和程序法也相继运行,而目前处理劳动争议的主要法律依据仍然还是《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只是扩大了适用范围,对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的个别问题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却缺乏相关的配套法规,这就导致了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所存在的弊病在实践过程中日渐凸显,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中新形势、新情况和新挑战的要求。再加上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颁行之后,对立法权限作了严格的规范,其中,第8条明确规定,“诉讼和仲裁制度”事项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法律,这又使得作为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存在的最主要的依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合法性遭受了置疑。 本文从客观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产生、发展的过程及现状分析,认为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整个处理机制冗长繁杂,不利于争议的及时解决;调解、仲裁和诉讼制度中各自均存在问题,且相互之间衔接不畅。尤其是“仲裁前置”的程序设置问题更为突出,不但未真正发挥仲裁制度本身应该具备的作用,反而造成了劳动的重复和社会资源的浪费,给争议当事人尤其是劳动者一方也带来了经济上更重的负担。因此,笔者从劳动关系特殊性的要求出发,针对如何完善调解机制、充分发挥其“第 一道防线”的作用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同时,通过对比研究提出了“或裁或审”的构建模式,以期能通过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重构,使其在实践中真正发挥协调劳动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保障劳动争议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劳动争议 处理机制 缺陷 重构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22.59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8
  • 引言8-9
  • 一、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概述9-14
  • (一) 劳动争议的概念和分类9-11
  • (二) 目前我国劳动争议发生的主要原因11-12
  • (三)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形成与发展12-14
  • 二、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现状之分析14-33
  • (一)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及处理原则14-17
  • (二)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缺陷17-33
  • 三、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重构33-42
  • (一) 强化调解,完善劳动争议早期预防机制33-37
  • (二) 理顺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关系37-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向中发;论劳动合同争议处理机制的缺陷及完善[D];湘潭大学;2008年

2 石红玲;论就业歧视非讼解决机制的完善[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缺陷与重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38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6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