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就业歧视问题
发布时间:2017-05-01 17:03
本文关键词:试析我国就业歧视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经济利益主体趋于多元化,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和用工自主权,劳动就业人员的就业机会也相对增多,并有了自由选择权。但就业歧视现象也呈现多种类型,范围在不断扩大。这种就业歧视现象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由于劳动还是人们获得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的必要手段,劳动权也是人们能够全面发展的必要权利,因此研究就业歧视问题非常的必要。 在消除就业与职业歧视立法方面,我国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有些零散的规定,并没有专门立法或者系统的规定。而仅有的法律规定又呈现出过于原则、保护范围过窄、缺乏救济途径等弊端。而与之相对应的社会现实是歧视现象层出不穷,侵犯劳动者基本权利的状况颇为严重。尤其是近几年来,出现了一系列轰动全国的案件,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本文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章是对我国就业歧视现状的描述。主要描述了我国就业市场中常见的几种就业歧视:女性就业歧视、城乡与户籍歧视、残疾人歧视、身体与健康歧视。并对我国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我国几种就业歧视的产生既有共同的原因,也有各自独特的原因,既有制度的原因,也有观念的原因。 第二章是有关就业歧视的相关理论。包括:就业歧视的定义、类型和法律构成,危害。就业歧视是基于不合理原因对劳动者就业机会的一种侵害。作为一种社会顽疾,就业歧视既对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造成危害,也对人力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也对贫富差距的拉大具有不利影响。 第三章针对我国目前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和制度进行了描述和简要评价。我国目前的禁止就业歧视的主要通过立法和对特殊劳动者进行就业保障来完成,但由于我国的法律规定的不完善,救济途径的缺乏或者执法不利,甚至一些地方性法规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种制度性的歧视等原因,我国的禁止就业歧视的现状不容乐观。 第四章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专门的禁止就业歧视的立法和现行法律的完善,执法的严格和一些专门机构的设立,同时还要完善司法救济的途径的。解决就业歧视问题必须依靠政府的干预,但其最终的解决还是要依靠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但是这也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就业歧视 反就业歧视 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2.5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引言9-10
- 第一章 我国现阶段就业歧视的现状及原因10-21
- 第一节 女性就业歧视10-12
- 一、就业机会不平等11
- 二、退休年龄及退休金待遇不平等11
- 三、岗位性别隔离11
- 四、同工不同酬11-12
- 第二节 户籍和农民工就业歧视12-14
- 一、户籍歧视12-13
- 二、农民工就业的歧视13-14
- 第三节 残疾人歧视14-16
- 一、就业机会的歧视15
- 二、工作待遇歧视15
- 三、就业服务和环境的歧视15-16
- 第四节 身体与健康歧视16-17
- 一、身体与容貌歧视17
- 二、健康歧视17
- 第五节 我国就业歧视现状的原因17-21
- 一、就业歧视现象形成的共同原因18-19
- 二、特殊群体就业歧视的原因19-21
- 第二章 就业歧视的理论综述21-31
- 第一节 就业歧视的定义21-22
- 第二节 就业歧视的形式与类型22-24
- 一、歧视的形式22-23
- 二、就业歧视的类型23-24
- 第三节 就业歧视的构成要件24-28
- 一、具有区别对待的客观事实25-26
- 二、区别对待的理由是法律所禁止的26-27
- 三、区别对待产生了损害了平等就业权的后果27
- 四、产生的损害后果必须和行为之间存在因果联系27
- 五、就业歧视的例外27-28
- 第四节 就业歧视的危害28-31
- 一、就业歧视造成一定程度的效益损失28
- 二、就业歧视会造成人力资本的浪费28-29
- 三、妨碍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发育和完善29
- 四、拉大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稳定、协调的发展29-31
- 第三章 我国目前反就业歧视的做法及评价31-38
- 第一节 我国的反就业歧视措施31-32
- 一、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反对就业歧视31
- 二、保障农民工工资的发放31
- 三、加强推行义务教育的力度,改善农民工子女的素质31-32
- 第二节 对于特定劳动者的就业保障32-35
- 一、妇女就业的保障32-33
- 二、残疾人的就业保障33-34
- 三、对于退役军人的就业保障34-35
- 第三节 现有反就业歧视政策的评价35-38
- 一、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在禁止就业歧视方面的不足35-36
- 二、法律制度本身的原因36-37
- 三、对受歧视群体的教育培训形式单一,效率不高37-38
- 第四章 对我国禁止就业歧视的一些建议38-43
- 第一节 完善法律进行保护38-39
- 一、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38-39
- 二、完善现有法律,明确就业歧视行的法律责任39
- 三、清理存在歧视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规定39
- 第二节 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39-41
- 一、政府必须对就业歧视问题进行干预39-40
- 二、政府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40
- 三、政府发挥经济作用,,加强反歧视教育和规范企业用工自主权40-41
- 四、转变政府政策,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41
- 五、加大对受歧视群体的教育投资,提高其整体素质41
- 六、建立一些用于保护平等就业的机构41
- 第三节 司法和执法上的完善41-43
- 一、加强司法保护,适时开启宪法诉讼41-42
- 二、司法上的救济42
- 三、执法的保障42-43
- 结语43-44
- 注释44-46
- 参考文献46-47
- 后记47-48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禹达平;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松锋;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曾晓芬;我国高校女硕士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响;中国就业性别差别待遇问题与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试析我国就业歧视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92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39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