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我国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2 16:10

  本文关键词:我国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社会结构、经济体制、利益格局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及城镇化、市场化、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就业形式和分配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多,面对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持续增长,现有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机制逐渐呈现出其不足之处。法律规定的我国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方式还是比较全面的,尤其是《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颁布后,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方式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足各种非诉讼解决方式之间还未真正形成一个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程序衔接的有效机制,导致大部分的劳动争议案件流入到仲裁机构和法院,劳动仲裁机构和法院不堪重负。因此,本文中笔者试图从分析我国现行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机制入手,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借鉴国外的立法与实践经验,探寻完善我国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机制的有效方法。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文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国内外对劳动争议非诉解决机制研究状况。第二章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机制概述。主要研究了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机制概念、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机制的产生与发展、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机制价值和优势。第三章我国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机制现状。主要探讨了我国法律规定的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机制;我国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机制适用存在的问题;对各种非诉讼解决方式之间衔接不畅、非诉讼解决方式与诉讼解决方式衔接不顺畅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第四章我国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机制的完善。重点提出了完善我国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机制的一些建议,包括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机制各程序的完善、各种非诉讼解决方式之间的衔接、非诉讼解决方式与诉讼解决方式之间的衔接等。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在坚持现行“一调一裁两审”基本模式不变的前提下,从节约司法资源和社会成本,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劳动争议案件的发展趋势,提出明确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方式的功能定位,强化劳动争议各种非诉讼解决方式的功能和衔接,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独特优势,从而形成合力,使大部分劳动争议通过非诉讼解决方式得到解决。
【关键词】:劳动争议 非诉讼解决机制 存在的问题 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59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5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0-11
  • 1.1.1 选题背景10
  • 1.1.2 选题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1-13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3-14
  • 1.4 创新点与难点14
  • 1.5 本章小结14-15
  • 第2章 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机制概述15-22
  • 2.1 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机制概念15-16
  • 2.2 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机制的产生和发展16-18
  • 2.3 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机制的优势18-21
  • 2.3.1 对诉讼制度的辅助意义18-19
  • 2.3.2 对公平正义的追求19-20
  • 2.3.3 节约司法资源和社会成本20
  • 2.3.4 有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20-21
  • 2.4 本章小结21-22
  • 第3章 我国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机制现状22-36
  • 3.1 我国法律关于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机制的规定22-25
  • 3.1.1 劳动争议的协商解决23
  • 3.1.2 劳动争议的调解解决23-25
  • 3.1.3 劳动争议的仲裁解决25
  • 3.2 我国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机制适用存在的问题25-32
  • 3.2.1 协商机制失灵25-26
  • 3.2.2 调解功能弱化26-29
  • 3.2.3 劳动仲裁制度不完善制约了其功能的发挥29-32
  • 3.3 非诉讼解决方式之间衔接不顺畅32-33
  • 3.4 非诉讼解决方式与诉讼方式衔接不顺畅33-34
  • 3.5 本章小结34-36
  • 第4章 我国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机制的完善36-45
  • 4.1 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方式各程序的完善36-41
  • 4.1.1 协商制度的完善36-38
  • 4.1.2 调解制度的完善38-40
  • 4.1.3 仲裁制度的完善40-41
  • 4.2 促进非诉讼解决方式之间衔接41-43
  • 4.3 完善非诉讼解决方式与诉讼方式之间的衔接43-44
  • 4.4 本章小结44-45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45-46
  • 参考文献46-4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48-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建求;郑涛;;论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J];长江论坛;2009年02期

2 董保华;;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基本定位[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唐志军;;试析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缺陷及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0年25期

4 王天玉;;借鉴与整合:从英国ACAS看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改革[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陈新;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应实行两裁终决[J];中国劳动;2001年12期

6 陈金红;应建立“裁审分离”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J];中国劳动;2002年06期

7 王远佳;走近英国ACAS[J];中国劳动;2002年12期

8 李勇;关于调整和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建议[J];中国劳动;2003年01期

9 欧阳琼;;美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J];中国劳动;2006年06期

10 康桂珍;;贯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强化非诉讼解决机制作用[J];中国劳动;2008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田甜;当代中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2 李思;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评析及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劳动争议非诉讼解决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1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41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5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