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制度探析

发布时间:2017-05-02 18:12

  本文关键词: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制度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劳动用工形式不再单一,灵活就业悄然兴起。人们不再被固定的劳动场所、劳动时间所束缚,兼职成为了可能,双重劳动关系随之产生。我国法律对双重劳动关系一直采取回避的态度,《劳动合同法》也只是对仅涉及非全日制用工的双重劳动关系予以了肯定,对其他类型的双重劳动关系的合法性仍然没有明确的说明,造成了大量的双重劳动关系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劳动者权益得不到应有的全面保护。而且,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律规范是建立在传统的单一劳动关系的模式之上,也不能适应双重劳动关系的需要。面对日益壮大的双重劳动关系群体,对双重劳动关系的法律研究则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 本文共分为四章,对双重劳动关系的基本内涵、发展历程、制约因素及法律制度等方面做了比较系统、全面的阐述。 第一章劳动关系基本理论认识。从何谓劳动法上的劳动入手,逐步展开对劳动关系含义特征的介绍。重点分析了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性质,兼有平等关系和隶属关系特征,并对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事实劳动关系这一组易混淆的概念和劳动关系与劳务(雇佣)关系这一对概念进行了对比辨析。 第二章双重劳动关系的内涵理解。首先,介绍了学界对双重劳动关系概念的不同理解,从中确定了本文所研究之双重劳动关系的具体内涵。其次,对双重劳动关系的构成、特征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分析。最后,总结出双重劳动关系在我国的三种具体表现形态。 第三章中外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制度之借鉴。首先,引用了大量数据介绍了双重劳动关系在国外的发展情况及基本法律制度,并重点回顾了双重劳动关系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法律规定上的演变。其次,分析得出制约双重劳动关系产生发展的因素:1、生产力提高,市场对劳动力类型的需求发生变化;2、工作时间缩短,劳动者可支配的业余时间增加;3、用工形式多样化,灵活用工形式大量出现;4、政府鼓励灵活就业政策的出台;5、劳动者就业观念转变,灵活就业被普遍接受;6、法律对双重劳动关系逐步认可并加以保护。最后,提出了研究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制度的价值意义。 第四章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制度的重新定位思考。首先,阐述了理论上对双重劳动关系肯定与否定的两种观点及其主要依据,在肯定双重劳动关系存在的合理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笔者的观点——法律应明确双重劳动关系的合法性,并对双重劳动关系的范围进行了进一步的界定,提出劳务派遣是双层劳动关系而非双重劳动关系,退休人员再就业亦不属于双重劳动关系。其次,指出了我国对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制度规定上的缺失,并引出司法实践中,通常将双重劳动关系中后一劳动关系认定为劳务关系予以解决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对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制度完善的一点设想。1、建立双重劳动关系告知制度。2、改革社会保险制度,提出采取“统一帐户、分头缴纳”的改革措施。3、调整劳动基准法的适用,提出最低工资标准应当分别适用于每一个用人单位,双重劳动关系总工时亦应受最高工时制度的限制。 结论:劳动法对双重劳动关系的最终肯定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应尽快全面建立完善我国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制度。
【关键词】:双重劳动关系 兼职 法律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4-8
  • 引言8-9
  • 第一章 劳动关系基本理论认识9-14
  • 一、何为劳动关系9-10
  • (一) 劳动法上的劳动9
  • (二) 劳动关系的内涵9-10
  • (三) 劳动关系的特征10
  • 二、劳动关系与相关法律概念辨析10-14
  • (一) 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10-12
  • (二) 劳动关系与劳务(雇佣)关系12-14
  • 第二章 双重劳动关系的内涵理解14-18
  • 一、双重劳动关系的内涵14-15
  • (一) 双重劳动关系含义的理解14-15
  • (二) 双重劳动关系的构成及特点15
  • 二、双重劳动关系的具体形态15-18
  • (一) 下岗职工、停薪留职人员形成的双重劳动关系15-16
  • (二) 非全日制用工形成的双重劳动关系16
  • (三) 科技人员及新型技术行业人员形成的双重劳动关系16-18
  • 第三章 中外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制度之借鉴18-25
  • 一、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18-20
  • (一) 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制度在国外的发展18-19
  • (二) 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制度在我国的发展19-20
  • 二、制约双重劳动关系的因素20-23
  • (一) 生产力提高,市场对劳动力类型的需求发生变化20-21
  • (二) 工作时间缩短,劳动者可支配的业余时间增加21
  • (三) 用工形式多样化,灵活用工形式大量出现21-22
  • (四) 政府鼓励灵活就业政策的出台22-23
  • (五) 劳动者就业观念转变,灵活就业被普遍接受23
  • (六) 法律对双重劳动关系逐步认可并加以保护23
  • 三、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制度价值意义23-25
  • 第四章 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制度的重新定位思考25-34
  • 一、理论上对双重劳动关系的评述界定25-29
  • (一) 双重劳动关系学术争论之焦点25-26
  • (二) 对双重劳动关系的重新思考26-27
  • (三) 双重劳动关系范围的再界定27-29
  • 二、对我国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制度的评价29-30
  • (一) 我国双重劳动关系法律规定上的缺失29-30
  • (二) 我国司法实践对双重劳动关系的引导30
  • 三、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制度之完善30-34
  • (一) 建立双重劳动关系告知制度30-31
  • (二) 改革社会保险制度31-32
  • (三) 调整劳动基准法的适用32-34
  • 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37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刚;;船舶配员与船员外派中劳动关系辨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李秀凤;;非全日制用工法律制度实施的困境——以农电工变身份事件为例[J];求索;201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丽娜;双重劳动关系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帆;劳动法上的连带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制度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1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41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c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