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女性主义视角下女职工劳动权立法保障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8 23:22
  不同流派的女性主义法学理论对女职工劳动权保障立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不同流派间理论的争议推动了女职工劳动权保障立法的逐步完善。通过对福建省范围内相关立法实施效果的实证调研发现,受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影响的立法,强调法律应做到性别中立,关注形式平等却忽略了女性的劣势处境,无法实现实质平等。受激进派女性主义影响的立法,强调性别差异,倾斜保护劣势处境的女性,却限制了女性的就业机会并强化了社会对其刻板印象。后现代女性主义强调去性别化的制度建构,代表了女性主义理论发展的新方向,为女职工劳动权立法的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立法促进性别平等,一方面,可以通过构建家庭友好型就业环境消除传统劳动性别分工造成的结构性歧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立法技术,清理立法中的制度性歧视。 

【文章来源】:甘肃理论学刊. 2020,(01)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强调性别中立的平等就业权立法的局限
    (一)“同工同酬”规定无法消除性别职业隔离的影响
    (二)家务劳动性别分工与家庭互济责任的双重影响
二、强调性别差异的倾斜保护立法的弊端
    (一)法律父爱主义影响下的倾斜保护立法
        1.现行立法对倾斜保护成本分配不当
        2.现行禁忌劳动制度限制女职工择业自由
    (二)女性主义对法律父爱主义立法的争论
三、后现代女性主义视野下我国女职工劳动权保障的框架性探讨
    (一)构建家庭友好型就业环境的探讨
    (二)清理制度性歧视的立法技术
        1.构建立法性别评估机制
        2.制定工作价值评定机制
        3.确立母职保护的责任主体
        4.赋权式立法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家务劳动及其社会化与妇女解放[J]. 潘萍.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2]转型期我国法律家长主义适用的界限——以“超”法律家长主义的防范为视角[J]. 崔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3]论女职工特殊保护立法的新理念[J]. 刘明辉.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1(05)
[4]就业性别平等立法模式选择[J]. 郭慧敏,丁宁.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6(03)
[5]法律父爱主义在中国的适用[J]. 孙笑侠,郭春镇.  中国社会科学. 2006(01)
[6]社会性别与妇女人权问题——兼论社会性别的法律分析方法[J]. 郭慧敏.  环球法律评论. 2005(01)
[7]社区自治:村委会与居委会的初步比较[J]. 罗伯特·贝涅威克,朱迪·豪威尔,伊伦娜·堂,王艳.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1)



本文编号:34251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4251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7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