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劳动者职业转型中工匠精神的法律塑造
发布时间:2021-10-19 12:36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劳动者必然面临职业转型,转型后的职业客观上对劳动者提出了较高的技能要求。农业劳动者职业转型中工匠精神的培育,是提升农业劳动者技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工匠精神要求农业劳动者在转型过程中提高职业技能,忠于雇主,诚实、勤勉、创造性地劳动。未来劳动法立法应转变理念,从保护不同农业劳动者合法权利,强化雇员忠诚义务,健全职业能力开发制度,完善工时、工资、劳动合同激励制度等方面,为农业劳动者工匠精神培育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保障和激励措施。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9(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劳动者的职业转型及其特征
(一)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农业劳动者的影响
(二) 农业劳动者职业转型的特征
1. 劳动内容发生变化。
2. 人身关系的变化。
二、农业劳动者工匠精神的法律内涵及意义
(一) 劳动者工匠精神的法律内涵
(二) 农业劳动者职业转型中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
1. 工匠精神是农业劳动者从土地劳动者向技术性劳动者转变的精神动力。
2. 工匠精神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3. 工匠精神契合了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需求。
三、农业劳动者工匠精神法律塑造的核心理念
(一) 逻辑起点:从整体调整到区别对待
(二) 保障机制与激励机制协同
(三) 劳动技能与职业伦理并重
四、农业劳动者职业转型中工匠精神培育的制度建构
(一) 扩展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二) 将工匠精神的塑造写入劳动法总则
(三) 完善促进农业劳动者职业能力开发的现代学徒法律制度
(四) 健全农业劳动者激励制度, 提高其劳动积极性
1. 增强工时弹性, 引入“核心工作时间”及确定机制。
2. 优化针对农业劳动者的薪酬激励制度。
3. 中长期劳动合同的设计理念应针对具有工匠培养潜能的农业劳动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研究[J]. 张桂文,王青,张荣. 中国人口科学. 2018(04)
[2]中国“三农”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四重维度[J]. 彭万勇,王竞一,金盛. 改革与战略. 2018(05)
[3]论新时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J]. 吕守军,代政,徐海霞. 中州学刊. 2018(05)
[4]制度协同视野下无固定期限合同立法之修改[J]. 谢德成. 法学评论. 2017(05)
[5]论劳动者的忠诚义务[J]. 谭倩.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7(05)
[6]德国法中劳动关系的认定[J]. 王倩.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7]农业供给侧改革与农业工匠培养[J]. 王怡然. 山西农经. 2017(07)
[8]诚实信用原则在劳动法适用的类型化[J]. 饶志静. 北方法学. 2016(03)
[9]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J].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和农经司课题组. 经济研究参考. 2016(04)
[10]劳动观、劳动关系与劳动政策——基于创造性劳动、人本主义和劳资合作的思考[J]. 刘诚. 探索与争鸣. 2015(08)
本文编号:3444886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9(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劳动者的职业转型及其特征
(一)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农业劳动者的影响
(二) 农业劳动者职业转型的特征
1. 劳动内容发生变化。
2. 人身关系的变化。
二、农业劳动者工匠精神的法律内涵及意义
(一) 劳动者工匠精神的法律内涵
(二) 农业劳动者职业转型中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
1. 工匠精神是农业劳动者从土地劳动者向技术性劳动者转变的精神动力。
2. 工匠精神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3. 工匠精神契合了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需求。
三、农业劳动者工匠精神法律塑造的核心理念
(一) 逻辑起点:从整体调整到区别对待
(二) 保障机制与激励机制协同
(三) 劳动技能与职业伦理并重
四、农业劳动者职业转型中工匠精神培育的制度建构
(一) 扩展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二) 将工匠精神的塑造写入劳动法总则
(三) 完善促进农业劳动者职业能力开发的现代学徒法律制度
(四) 健全农业劳动者激励制度, 提高其劳动积极性
1. 增强工时弹性, 引入“核心工作时间”及确定机制。
2. 优化针对农业劳动者的薪酬激励制度。
3. 中长期劳动合同的设计理念应针对具有工匠培养潜能的农业劳动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研究[J]. 张桂文,王青,张荣. 中国人口科学. 2018(04)
[2]中国“三农”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四重维度[J]. 彭万勇,王竞一,金盛. 改革与战略. 2018(05)
[3]论新时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J]. 吕守军,代政,徐海霞. 中州学刊. 2018(05)
[4]制度协同视野下无固定期限合同立法之修改[J]. 谢德成. 法学评论. 2017(05)
[5]论劳动者的忠诚义务[J]. 谭倩.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7(05)
[6]德国法中劳动关系的认定[J]. 王倩.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7]农业供给侧改革与农业工匠培养[J]. 王怡然. 山西农经. 2017(07)
[8]诚实信用原则在劳动法适用的类型化[J]. 饶志静. 北方法学. 2016(03)
[9]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J].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和农经司课题组. 经济研究参考. 2016(04)
[10]劳动观、劳动关系与劳动政策——基于创造性劳动、人本主义和劳资合作的思考[J]. 刘诚. 探索与争鸣. 2015(08)
本文编号:3444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444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