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休假制度
发布时间:2017-05-04 20:11
本文关键词:论休假制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休假制度是保障劳动者休息权的重要制度。休息权是劳动权的重要内容,是劳动者得以劳动的前提。休假制度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规定劳动者何时休假、如何休假和违法休假制度的法律后果的一整套法律规制的总和。休假制度的内容包括法定节日休假、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和产假。本文将在此基础上讨论我国的休假制度,运用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休假制度设置的合理性与规范性,找到休假制度立法的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并且提出完善我国休假制度立法的具体建议。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探讨了休息权与休假制度的关系,提出了本文讨论休假制度是劳动者的休假权利的体现。因此休假权利的行使存在三个前提:一是行使主体为劳动者;二是休假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存续为前提;三是有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其次讨论了休假的功能,主要有恢复生理机能的功能;促进人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创造经济效益的功能;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 第二部分讨论的中国休假制度的变迁,分别讨论了中国古代的休假制度;民国时期的休假制度和中国现行的休假制度。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快了对休假制度的改革进程。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先后通过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法律解释等方式对中国的休假制度进行调整和修改50多次。中国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覆盖各领域的休假制度,,许多法律条款已经和国际接轨,并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新增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假日。 第三部分讨论的外国主要国家的休假制度及特点。主要讨论了美国的休假制度,日本的休假制度,欧洲主要国家的休假制度和我国香港地区的休假制度。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发达国家或地区有关休假制度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善,且相关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特别是带薪假期制度获得劳资双方的认可,时间也比较长,并且根据劳资双方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第四部分讨论了中国休假制度存在的问题,应该遵循的立法理念和一些完善中国休假制度的具体建议。中国的休假制度立法层次不高且不统一,立法比较之后且不合理,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因此在立法过程中应倡导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保障劳动者的自由权,体现公平正义以稳定社会秩序。此后,本文就具体的休假制度提出若干建议:像纪念性质的假日国庆节应放假1天将剩下的2天分给元宵节和重阳节这样的中国传统节,以弘扬民族文化。加强带薪年休假在执法过程中的力度,增强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加强监管。适当延长婚丧假,可以和年休假一起实行连休。延长产假至14周,明确女职工产假和休产假的待遇,增设男职工护理假。扩大探亲假的适用范围并适当延长。完善我国休假制度的保障机制,发挥工会、劳动监察部分和司法机关的作用。
【关键词】:休假制度 休息权 立法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引言12-13
- 第一章 休假制度概述13-17
- 一、 休假的相关概念与功能13-15
- (一) 休息权与休假制度13
- (二) 休假的功能13-15
- 二、 休假制度的内容15-17
- 第二章 中国休假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特点17-27
- 一、 中国古代的休假制度及特点17-21
- (一) 中国古代的休假制度17-21
- (二) 中国古代休假制度的特点21
- 二、 民国时期的休假制度及特点21-22
- 三、 新中国的休假制度及特点22-27
- (一) 新中国的休假制度22-25
- (二) 新中国休假制度的特点25-27
- 第三章 发达国家或地区休假制度27-35
- 一、 美国的休假制度27-29
- 二、 日本的休假制度29-30
- 三、 欧洲主要国家的休假制度30-32
- 四、 香港地区的休假制度32-33
- 五、 发达国家或地区休假制度的总结33-35
- 第四章 我国休假制度存在的问题及立法建议35-60
- 一、 我国休假制度存在的问题35-42
- (一) 从宏观上看,我国休假制度存在的问题35-37
- (二) 从微观上看,我国休假制度存在的问题37-42
- 二、 休假制度应当遵循的法律理念42-44
- (一) 倡导以人为本的法律理念43
- (二) 保障劳动者的自由权43
- (三) 体现公平正义的法律内涵43-44
- (四) 稳定社会秩序44
- 三、 我国休假制度的立法建议44-60
- (一) 法定节日休假44-46
- (二) 年休假46-47
- (三) 婚丧假47-49
- (四) 产假49-54
- (五) 探亲假54-55
- (六) 休假制度的保障机制55-60
- 结语60-61
- 参考文献61-66
- 致谢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海峰;;黄金周旅游意向暨带薪休假制度调查综合分析[J];数据;2007年05期
2 龙晟;;关注休息权[J];中国劳动保障;2006年05期
3 潘福林,周明光;对调整休假制度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刘铮,雷志松;休假制度生态化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欧阳凤莲;浅谈汉代官吏的休假制度[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6 邹杨;;别忽视你的休假权[J];东北之窗;2007年03期
7 洪雨;;带薪休假在国外[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8年02期
8 吴露萍;;完善我国带薪年休假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7年08期
9 张志伟;;劳动者休息权保护路径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34期
10 赵强;;带薪年休假:不仅要制度保障,更需文化建设[J];观察与思考;2007年2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洲;中国休假制度的历史、变迁和发展[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7年
2 张丽娟;中国休假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王东岳;论我国公民休息权的法律保障制度[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论休假制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5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45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