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及其完善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及其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我国劳务派遣也迅速发展起来。中国的劳务派遣,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作为一种较为灵活的用工方式,劳务派遣的存在与发展都顺应着社会的进步。因此劳务派遣在我国得到大力的发展。作为一种灵活的就业方式,劳务派遣带给我们一定的益处。劳务派遣制度的适用,使得用人单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规避用人风险;从社会方面看,劳务派遣制度的应用增加了社会中的就业的机会,使得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对于被派遣劳动者而言,劳务派遣的就业形式要求较低,且较为灵活,因此给一些能力较弱的劳动者提供给了一个多方面的就业渠道。 由于劳务派遣具有很强的弹性,并且劳务派遣的应用带给企业很大的益处,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成为用工单位可以选择的重要用工形式之一,也越来越受到我国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劳动合同法》等重要的法律法规中,都对劳务派遣相关法律制度进行了规定,促进了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健康发展。我国自2008年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对维护派遣劳动者的利益有着积极的作用,规制了许多不合理的劳务派遣行为,但仍然存在不足。现如今,我国的劳务派遣还处于起步并逐渐发展阶段,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我国法律还没有给予充分的规范。在缺乏规范的情况之下,劳务派遣在实际操作中就显现出一些问题。例如经营地位不明确,经营资质没有审批,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型工作的规模和岗位缺乏规范,责任承担方式不明确,三方权益缺乏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在现实社会上越来越突显,如果不加强立法上的规定,长此以往,会影响社会秩序,影响劳工关系,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同时,《劳动合同法》的宗旨是为了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完善关于劳务派遣的立法规定,也符合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精神,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关于劳务派遣的基本概述,主要阐述劳务派遣的内涵以及起源发展。其次,从劳务派遣的内涵切入,分析了我国劳务派遣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我国关于劳务派遣的设立许可、适用范围、监管力度、责任承担、平等对待等六个方面的立法规定进行分析,提出目前我国劳务派遣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资质较低,容易出现资质不够的劳务派遣单位,使得被派遣劳动者和用工单位受到损失;适用范围不明确,出现纠纷时无法作出一个明确的判断;监督管理不到位,使得用工单位出现滥用劳务派遣制度的情形,侵犯了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出现派遣纠纷时,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责任连带,使得责任不明确,导致被派遣劳动者维权难,被侵犯合法权益的劳动者,不能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补偿。再有就是,被派遣劳动者的同工同酬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再次,参考美国、德国、日本的有关劳务派遣的立法,归纳总结出关于劳务派遣设立资质、适用范围、责任承担以及监督管理方面的经验,可以在完善我国的劳务派遣立法时,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可以加以借鉴。最后,提出关于完善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立法建议。主要是建议完善劳务派遣行业的市场准入制度,设立备用金制度来确实保障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明确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使得劳务派遣的应用更加明确,避免出现滥用劳务派遣制度的情形。通过完善对劳务派遣的监管体制来促进劳务派遣行业更好发展,同时提出要区分劳务派遣纠纷中的责任承担方式,完善被派遣劳动者的薪酬机制,使得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得到合理的薪酬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劳务派遣 准入制度 责任界定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1. 绪论11-15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1.1 研究目的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研究方法和内容12-13
- 1.2.1 研究方法12
- 1.2.2 研究内容12-13
- 1.3 文献综述13-15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3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2. 劳务派遣概述15-25
- 2.1 劳务派遣的内涵15-19
- 2.1.1 劳务派遣的概念15-16
- 2.1.2. 劳务派遣的特征16-17
- 2.1.3 劳务派遣的分类17-19
- 2.2 劳务派遣的起源及发展19-22
- 2.2.1 劳务派遣的起源19-20
- 2.2.2 劳务派遣的发展20-22
- 2.3 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现实意义22-25
- 2.3.1 对用工单位的意义22-23
- 2.3.2 对社会的影响及意义23-24
- 2.3.3 对劳动者的现实意义24-25
- 3. 我国劳务派遣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25-35
- 3.1 我国劳务派遣的现状25-28
- 3.1.1 我国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状况25
- 3.1.2 我国劳务派遣的用工现状25-26
- 3.1.3 我国劳务派遣的立法现状26-28
- 3.2 我国劳务派遣制度中存在的不足28-35
- 3.2.1 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条件不健全28-30
- 3.2.2 对派遣单位缺乏有效的监管考核机制30
- 3.2.3 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不明确30-31
- 3.2.4 存在滥用劳务派遣制度的情形31-32
- 3.2.5 用工单位与派遣单位责任连带不合理32-33
- 3.2.6 在实践中存在对被派遣劳动者的差别对待33-35
- 4. 国外关于劳务派遣的相关规定及借鉴35-41
- 4.1 国外关于劳务派遣的相关规定35-38
- 4.1.1 美国的相关规定35-36
- 4.1.2 德国的相关规定36
- 4.1.3 日本的相关规定36-38
- 4.2 国外相关规定对我国的借鉴38-41
- 4.2.1 限定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38
- 4.2.2 明确劳务派遣的行政许可38-39
- 4.2.3 界定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责任范围39-40
- 4.2.4 加强对劳务派遣单位的监督管理40-41
- 5. 完善我国劳务派遣的相关建议41-49
- 5.1 健全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资质41-42
- 5.1.1 推行劳动力市场准入的行政许可41
- 5.1.2 合理选择劳务派遣准入事项41-42
- 5.2 建立完善劳务派遣监管机制42-44
- 5.2.1 完善劳务派遣监管的法律规制43-44
- 5.2.2 加强对劳务派遣的群众监督44
- 5.3 明确界定劳务派遣的范围44-45
- 5.3.1 完善适用范围的法律规定44-45
- 5.3.2 增加禁止适用情形45
- 5.4 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责任界限45-46
- 5.5 完善公平合理的薪酬机制46-49
- 5.5.1 完善薪酬机制的相关规定46-47
- 5.5.2 明确举证责任的归属47
- 5.5.3 加强劳动部门的监督47-49
- 总结49-51
- 参考文献51-53
- 后记53-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宝妹;;劳务派遣法律关系研究[J];法学杂志;2010年02期
2 张玲;朱冬;;论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J];法学家;2007年04期
3 郑尚元;;不当劳务派遣及其管制[J];法学家;2008年02期
4 韩颖梅;;浅析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年05期
5 伍奕;;我国劳务派遣立法的反思与重构[J];法治论坛;2009年01期
6 俞晓婷;;论我国劳务派遣的现状和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9年22期
7 贺春林;;关于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年06期
8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合同法课题小组;汤茂立;杨思斌;;《劳动合同法》实施效果及问题分析——以劳务派遣为例子[J];法制与社会;2011年01期
9 李晖;;劳务派遣及其法律规制——兼论劳动合同法有关条款的完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朱洪亮;;劳务派遣发展初探[J];管理观察;2009年1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曲智;完善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若干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戴广龙;劳务派遣中雇主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翟惟清;试论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现状与完善[D];复旦大学;2010年
4 薛志芳;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张清禄;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张伟;我国劳务派遣法律问题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及其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5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46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