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理解与适用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6 18:12
本文关键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理解与适用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事件在社会上频频发生,由此引发的恶劣影响不容忽视。为严厉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我国在《刑法修正案(八)》中增设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2013年1月我国出台了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适用问题的司法解释。在此司法解释出台之际,本文主要结合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通过对比分析和举例说明的方法,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犯罪构成要件进行解读,并对此罪与其他相关犯罪在司法适用中的问题,以及本罪的量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本罪能更好的适用于司法实践。本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该部分结合新出台的司法解释,深入地解读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四个犯罪构成要件,主要探讨了犯罪主体和犯罪的客观方面。在犯罪主体部分,分析了劳务派遣关系、多重劳动关系、违法用工及用人单位的实际控制人这四种特别情况下的犯罪主体。犯罪的客观方面比较复杂,,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结合司法解释,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行为方式、“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及危害结果这四方面做了详细的解读。 第二部分分析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与侵占罪、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和与虚假破产罪等在司法适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是研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量刑问题。根据司法解释中的相关规定来探讨该罪的量刑情节,主要探讨了本罪的法定从宽处罚情节和造成严重后果时的量刑问题。
【关键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劳动报酬 不作为 法定从宽情节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5;D924
【目录】:
- 内容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0
- 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犯罪构成要件的详细解读10-24
- (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犯罪客体10-11
- (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客观方面11-20
- (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犯罪主体20-23
- (四)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主观方面23-24
- 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司法认定24-29
- (一)罪与非罪的问题24-25
- (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与侵占罪的认定25-26
- (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认定26-27
- (四)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与虚假破产罪的认定27-28
- (五)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与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的数罪并罚情形28-29
- 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量刑分析29-33
- (一)法定从宽处罚情节29-31
- (二)造成严重后果时的量刑分析31-33
- 结语33-34
- 参考文献34-36
- 致谢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德成;论劳动报酬权的优先权属性[J];河北法学;2004年12期
2 刘焱白;;论劳务派遣中劳动报酬的支付[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理解与适用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8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48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