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中国非正规就业的法律界定

发布时间:2017-05-09 10:00

  本文关键词:中国非正规就业的法律界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非正规就业"是一种对社会、对个人都具有强烈前瞻性和现实意义的全新就业形式。但遗憾的是,我国有关非正规就业的理论很不完善,也不够系统,特别是从法学视角进行研究的不多,甚至在非正规就业的界定上都存在着诸多争议。非正规就业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不统一,甚至存在内在矛盾,因此,笔者选择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将从法学视角出发,利用法理学、法哲学、法律经济学等相关边缘学科的知识,结合中国的法律文化,剖析非正规就业的内涵与外延,构建建立在中国法律土壤之上的本土化的非正规就业法律界定。
【作者单位】: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航空港校区法律系;
【关键词】非正规就业 非正规部门 整合保护 本土化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非正规就业”的概念源于“非正规部门”的概念。“非正规部门”是国际劳工组织针对发展中国家里出现的一种就业现象提出的概念,1973年国际劳工组织(ILO)综合就业问题代表团在一篇题为《就业、收入和平等:肯尼亚增加生产性就业的战略》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非正规部门”这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纪新;郭存海;;社会风险潜在增加 应对机制亟待深化[J];拉丁美洲研究;2010年01期

2 赵丽红;;拉美的发展思想与社会政策模式的演变[J];拉丁美洲研究;2010年01期

3 张浩淼;;德国福利体制的转型与重构[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06期

4 徐建丽;楼伟民;;关于转型期工会组织新模式的实证研究[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何中正;;巴西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演进及政策评价[J];拉丁美洲研究;2010年01期

6 周桂兰;刘庆志;;家政女工非正规就业的权益保障——从社会性别角度出发[J];法制与社会;2010年06期

7 孔婷婷;张杨;;农村进城务工女性就业的非正规化现状与负面影响[J];农村经济;2009年05期

8 周学馨;向艳宏;;发展非正规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环节[J];重庆行政;2009年03期

9 刘琦;;劳动法视角下我国非正规就业者的权利保障[J];湖湘论坛;2009年04期

10 张永谊;;宽容与促进“非正规就业”[J];人民论坛;2009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紧密联系实际,努力做好咨询课题——“非正规就业的国内外比较及上海对策研究”课题简介[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2 谢妍翰;;大城市“城中村”女性非正规就业[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黄耿志;薛德升;;管制之外的“管制”:“城中村”非正规部门的生存状态——以广州市下渡村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上海市劳动和保障学会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工作委员会课题组;;上海残疾人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5 杨卫安;;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机制、前提条件及局限性分析——基于人力资本的视角[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李权;叶章龙;刘玉兰;;毕节试验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增加收入的最佳途径是劳务输出[A];学成于思 行成于思——2005年度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7年

7 时立荣;;转型与整合:社会企业的概念、特点与益处[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8 方旭飞;;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拉美社会运动[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时立荣;;转型与整合:社会企业的概念、特点与益处[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10 席克琳;陈奔;;欧盟国家妇女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对提高我国妇女就业率和社会地位的启示[A];欧盟与中国·福建:跨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海涛;护理女工权益谁来保障[N];农民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杨翠敏 罗青;雇主 找个好保姆咋这么难?服务员 俺怎么干你才能称心?[N];北京社区报;2010年

3 山丹就业服务中心 孟双泉;坚持分类指导 保障充分就业[N];张掖日报;2010年

4 记者 庞东梅;劳动力市场的波动告诉我们什么[N];金融时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史玉根;多数打工妹有较强的创业意愿[N];中国妇女报;2010年

6 中国社科院 郑秉文;养老保险关系转续的深远意义与深层思考[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7 记者肖兰;促进非正规就业 破解“就业难”[N];亚洲中心时报(汉);2010年

8 本报记者 郑莉;非正规就业女工:被社会保障遗忘的群体[N];工人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朱海兵 金毅;真情履职勤疾呼[N];浙江日报;2010年

10 ;欢迎调查失业率统计及早进行[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罗蓉;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丁煜;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反思与重构[D];厦门大学;2006年

3 姚宇;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徐林清;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5 周学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劳动力人口就业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6 白冰冰;上海市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及其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慈勤英;失业者再就业选择的制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军;失地农民非正规就业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何媛媛;中国旅游就业的总量与地区差异分析[D];青岛大学;2009年

3 梁晶;发展中国家非正规部门正规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余卉;六安市非正规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5 周勤英;非正规就业人员社会保险政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6 李芳;在京农民工就业状况与城市适应的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7 邢桂玲;非全日制劳动用工制度研究[D];烟台大学;2009年

8 张俊;我国就业能力地区差异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曲国丽;灵活就业群体的失业保险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蔡岩;我国非正规就业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非正规就业的法律界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2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522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b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