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21:16

  本文关键词: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为适应市场变化,大多数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进一步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由此,企业内利益主体更趋多元化。在法律制度上,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的日趋扩大,各种劳动纠纷日渐增多,据统计,二十一世纪初的12年间,劳动争议案件比增1350%。①“劳资关系已成为最突出社会经济问题”②。与劳动争议不断出现的新形势相比,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显现出与之不相适应的诸多问题,从我国目前的争议处理现状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来说,通过法律、制度等怎样构建一套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统筹衔接好劳动仲裁与诉讼的关系,尤其是当劳动争议事项无法通过企业内部的协商机制解决,社会相关职能部门也无法协调时,如何通过仲裁这一缓冲地带缓和双方矛盾;在双方对仲裁裁决不服时,如何通过诉讼程序缓和双方对立矛盾,有效解决争端,,维持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这无疑成为劳动法律、制度根本出发点。 本文通过对我国裁审关系的现状和历史的疏理、分析,充分认识仲裁、诉讼二者衔接的不合理性,未真正消化矛盾;裁审受案范围界定不一,当事人救济途径中断;裁审结果不一致,执法尺度不一等等方面的问题。但又理性地看到仲裁、诉讼两种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存在的合理性,借鉴以个别争议与集体争议的分类为基础的英、法处理模式和以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的分类为基础的德、美处理模式对我国裁审关系的启示,提出我国应采取仲裁与诉讼并存的二元模式,即采用“分类处理、裁审分离、争议分流”的处理方式来解决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衔接问题。
【关键词】:劳动争议 分类处理 裁审分离 劳动法庭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5
【目录】:
  • 内容摘要3-4
  • ABSTRACT4-11
  • 引言11-13
  • 第一章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程序关系的现状13-25
  • 一、对比:莆田劳动仲裁与诉讼的实证分析13-19
  • (一)劳动仲裁没有消化劳动争议,反而增加当事人成本13-15
  • (二)裁审受案范围界定不一,当事人救济途径中断15-18
  • (三)裁审结果不一致情况大量存在,执法尺度不统一18-19
  • 二、失落:劳动仲裁与诉讼制度衔接中存在的缺陷19-25
  • (一)三方机制原则的失落19-21
  • (二)“一裁两审”与程序效益的失落21-22
  • (三)仲裁前置与当事人诉权行使的失落22-23
  • (四)仲裁与诉讼的脱节23
  • (五)仲裁、审判同质化23-25
  • 第二章 劳动仲裁与诉讼的关系再思考25-34
  • 一、思辨:劳动仲裁与诉讼关系辨析25-27
  • (一)劳动仲裁与诉讼的关系不同于“三审制”25-26
  • (二)劳动仲裁与诉讼的关系不同于诉前调解与诉讼的关系26-27
  • (三)劳动仲裁与诉讼的关系不同于商事仲裁与诉讼的关系27
  • 二、定位:裁审程序设置的合理性分析27-30
  • (一)劳动仲裁前置程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8-29
  • (二)司法审查的必要性29-30
  • 三、导向:劳动仲裁与诉讼的价值取向30-34
  • (一)程序公正30-31
  • (二)程序效率31-32
  • (三)程序安定32-34
  • 第三章 域外劳动争议裁审关系的比较法考察及启示34-41
  • 一、借鉴:域外劳动仲裁与诉讼关系处理模式的借鉴34-39
  • (一)个别争议与集体争议34-36
  • (二)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36-39
  • 二、启示:域外劳动争议处理模式的启示39-41
  • (一)劳动争议的分类处理39
  • (二)双轨制的解决路径39-40
  • (三)建立三方机制原则40
  • (四)建立专门的劳动法院或劳动法庭40-41
  • 第四章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与民事诉讼关系之重构41-50
  • 一、选择:争议解决模式41-45
  • (一)国内学术观点41-43
  • (二)笔者观点43-45
  • 二、构想:“分类处理、裁审分离、争议分流”双轨制模式设想45-50
  • (一)实行分类处理45-46
  • (二)实行“裁审分离、争议分流”46
  • (三)完善仲裁制度46-47
  • (四)建立专门的劳动审判庭47-48
  • (五)三方机制原则的运用48-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3
  • 致谢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卫东;程序比较论[J];比较法研究;1993年01期

2 章群;牛忠江;;劳动争议仲裁与司法诉讼之衔接分析——基于“公平”与“效率”价值的展开[J];财经科学;2008年11期

3 董保华;;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基本定位[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李恒;;论劳动法庭的设置及其具体构造[J];法制与社会;2010年07期

5 张冬梅;;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比较研究——兼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不足和完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李凌云;;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筑[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扈春海;;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三方原则的应用探析[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申柳华;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重构[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李培志,王秀英;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制度重构[J];河北法学;2004年10期

10 徐元彪;周茜;;略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1期


  本文关键词: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19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919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b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