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论大学生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护

发布时间:2017-05-25 08:17

  本文关键词:论大学生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就业是谋生的手段,谋生是人们的生存之道,因此,关注就业就是关注民生。要促进就业首先保障就业的平等,保障就业的平等,必须禁止就业歧视。从现代法治社会角度讲,禁止就业歧视是平等原则在就业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维护人权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就业是整个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而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就业不平等现象及就业歧视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大量存在。近几年来,就业中多种歧视行为愈演愈烈,歧视的招数也是花样翻新。某些用人单位在选择劳动者的过程中,能力已经成为非第一位的因素。就业歧视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使一部分大学生因此失去了很多职业发展的机会,也使很多单位自我限制了选才的视野,就业歧视极大地浪费了宝贵的人才资源,也违背了市场的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它已经远远不是单位的用人自主权问题了,而是已经涉及社会公正问题,也影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加强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就业歧视现象的立法规制、完善保护大学生就业的平等权的法律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就业歧视现状进行了法律分析,文章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述,首先介绍就业平等权相关概念和就业歧视的概念,通过本部分的阐述,对就业平等权相关概念有一个清晰的界定,为下文的探讨、分析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例举了大学生就业市场常见的就业歧视表现形式,包括年龄、性别、身高、容貌、婚姻、生源、工作经验、健康、学历、待遇、毕业院校等,接着分析了就业歧视的危害及原因,说明了我国现有禁止就业歧视法律制度不完善是就业歧视现象泛滥的重要原因。第三部分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介绍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护的现状和缺陷。第四部分是在前面三个部分的基础上,针对就业平等权法律保护制度的不足,提出完善我国大学生就业平等权法律保护体系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平等权 法律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5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1
  • 第一章 概述11-15
  • 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平等权的概念11-12
  • 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平等与就业歧视12-14
  • 第三节 保护大学生就业平等权的必要性14-15
  • 第二章 我国侵害大学生就业平等权的现象、危害及原因分析15-23
  • 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中的歧视现象15-22
  • 一、年龄歧视15-17
  • 二、性别歧视17-19
  • 三、身高、容貌歧视19
  • 四、婚姻状况歧视19-20
  • 五、生源歧视20
  • 六、其他歧视种类20-22
  • 第二节 就业歧视的危害22
  • 第三节 造成就业歧视的原因分析22-23
  • 第三章 我国大学生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护的现状和缺陷23-33
  • 第一节 我国大学生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护的现状23-27
  • 一、我国实体法方面涉及对大学生就业平等权保护的规定24-26
  • (一) 现行《宪法》的有关规定24
  • (二) 劳动就业方面法律的有关规定24-25
  • (三) 《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中的有关规定25-26
  • (四) 其他法律中的有关规定26
  • 二、我国程序法方面涉及对大学生就业平等权保护的规定26-27
  • 第二节 我国大学生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护的缺陷27-33
  • 一、实体法上的缺陷27-29
  • (一) 现行法律体系缺乏对有关就业平等权的一些核心要素的具体规定27-28
  • (二) 相关法律的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28
  • (三) 部分部门规章等规范性文件与现行法律规定冲突28-29
  • (四) 相关法律适用对象存在缺陷29
  • 二、救济途径上的缺陷29-33
  • (一) 对立法行为造成就业歧视的救济力度有限29-30
  • (二) 部分就业歧视行为无从救济30
  • (三) 就业歧视的法律责任、举证责任等不明确30
  • (四) 缺乏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机构30-31
  • (五) 相关执法机构存在执法不力问题31
  • (六) 对同一性质的就业关系存在区别对待31-32
  • (七) 其他救济途径不通畅情形32-33
  • 第四章 我国大学生就业平等权法律保护体系的完善33-39
  • 第一节 制定和完善有关大学生就业公平的法律33-35
  • 一、制定有关大学生就业公平的法律33
  • 二、完善《就业促进法》的相关规定33-35
  • (一) 增加就业歧视的种类33
  • (二) 确定举证责任33-34
  • (三) 规定抗辩事由34
  • (四) 加强对受害方的救济34-35
  • (五) 加重实施歧视行为方的法律责任35
  • (六) 明确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35
  • 第二节 制定对特殊群体的就业平等的特别保障措施35-36
  • 第三节 建立就业平等权保护的专门机构36-37
  • 第四节 建立保护大学生就业平等权的相关诉讼制度37
  • 第五节 加强劳动行政部门行政执法力度37-38
  • 第六节 完善就业平等权保障的司法途径38-39
  •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3
  • 致谢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娄耀雄;我国“就业歧视”的法理分析及对策[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叶荣贵;;美国反就业歧视国法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法制与经济;2006年08期

3 李雄;;论平等就业权的界定[J];河北法学;2008年06期

4 黄雪兰;就业权平等和企业用人自主权的冲突与救济之探讨[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胡拥军;;大学生平等就业权初探[J];经济师;2008年11期

6 颜三忠,洪萍;就业歧视及其立法规制[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7 朱懂理;促进就业与反歧视研究综述[J];中国劳动;2004年02期

8 刘玉;探析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机会不平等[J];兰州学刊;2004年01期

9 徐建平;;论公平就业机会——美国劳动就业中反歧视法律述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范忆;就业领域中的反歧视措施——美国就业与劳动立法改革简介[J];社会;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勇;就业公平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詹小玲;论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护[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崔平;我国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歧视现状及其法律分析[D];兰州大学;2007年

3 陈文娟;论妇女平等就业权[D];重庆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论大学生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3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93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b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