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反妇女就业歧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5 20:04

  本文关键词:反妇女就业歧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妇女在就业中遭受的歧视制度性地剥夺了妇女群体的尊严,否定了其个人施展其才能和实现个人经济及社会价值的能力,导致和加重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研究妇女在就业中遭到的歧视从而寻找更好的保障妇女平等就业权的途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个案研究、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尝试定义了妇女就业歧视的概念,通过我国反妇女就业歧视现状的呈现和国际、国内两个消除妇女就业歧视体系的比较得出我国现有妇女人权保障法律体系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的立法经验和实践,分析反妇女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的趋势,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改进意见,得出妇女应在就业领域充分、平等地获得机会、施展才华、体现个人价值,消除性别歧视的结论。
【关键词】:妇女 就业歧视 比较 现状 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5;D923.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一、就业歧视概述9-12
  • (一) 就业歧视9-10
  • 1. 直接歧视9-10
  • 2. 间接歧视10
  • (二) 妇女就业歧视10-12
  • 二、反对、消除对妇女的就业歧视---国际、区域的实践与努力12-15
  • (一) 联合国人权公约与禁止对妇女的就业歧视12-13
  • (二) 国际劳工组织关于消除对妇女性别歧视的劳工标准13
  • (三) 欧盟反妇女就业歧视的经验13
  • (四) 国际、区域实践对给我国的启示13-15
  • 三、我国妇女就业歧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成因15-23
  • (一) 我国反妇女就业歧视中存在的问题16-21
  • (二) 当前就业状况中的妇女歧视问题的成因21-23
  • 1. 确立的妇女就业歧视的范围过窄21
  • 2. 有关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21-22
  • 3. 缺乏相应的救济途径22
  • 4. 存在大量歧视妇女的就业政策22
  • 5. 现有的保障监察制度不完善22
  • 6. 现有的积极性保障措施存在不足22-23
  • 四、完善我国反妇女就业歧视法律制度23-26
  • (一) 建立健全反妇女就业歧视的法律23-24
  • (二) 建立相应的诉讼制度、争议解决机制,使受到就业歧视的妇女"求告有门"得到救济24-25
  • (三) 建立针对就业政策的违宪审查制度25
  • (四) 发挥劳动监察制度作用25-26
  • 结语26-27
  • 参考文献27-29
  • 致谢2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晋;;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J];南方论刊;2011年08期

2 刘霞;;从行政法的价值谈平等就业权的保护——对我国首例艾滋病携带者就业歧视案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年17期

3 宋晓晨;;疾病就业歧视的法律问题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4 张艳;宦吉娥;李媛媛;;我国就业领域反基因歧视之法治困境[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5 谢根成;周颖;;论反就业歧视的民事救济权利[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张姝;;论就业歧视的狭义界定——我国就业歧视法律规制的起点[J];当代法学;2011年04期

7 岳春宇;刘璐;;尴尬的中国“反就业歧视”法律——以欧盟“反就业歧视”立法为参照[J];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07期

8 徐寒;;澳大利亚反对就业歧视法律与实践[J];中国劳动;2011年08期

9 李桂鑫;;试论我国大学生就业权益的保护[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18期

10 刘松枝;;健全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劳动就业权保障机制[J];学理论;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莹;;就业歧视的经济学分析:研究进展及述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朱长贵;魏振涛;;消除就业歧视 促进就业平等[A];探索·创新·发展——聊城市“加快建设强市名城 我们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理论研讨文集[C];2007年

3 高永平;;按性别比征税:解决女性就业问题的一项政策建议[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林凌敏;王丽芳;;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及对策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刘娟;张佳欣;;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歧视研究[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6 尚贤;;论同工不同酬的司法救济[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郭欣欣;;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保护现状及其影响机制分析——文献综述[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胡秋阳;乐君杰;;东部地方经济发展转型的政策组合研究——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综合模拟[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陆静;;我国劳动法治的30年历程、经验及未来走向[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10 吴佩娟;;浦东新区洋泾街道弱势群体就业现状的分析与对策[A];上海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中国发展道路”理论研讨征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实习记者 居杰;平等就业路,还很漫长[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邓新建;广州乙肝歧视案以和解告终[N];法制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林琳;就业歧视“花样翻新” 学者建议制定专门法律[N];工人日报;2010年

4 《方圆》杂志记者 程胜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难圆教师梦[N];检察日报;2010年

5 李国民;“党员优先”算不算就业歧视?[N];检察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辛红 本报实习生 邱依;徐工集团下属企业被诉就业歧视[N];法制日报;2010年

7 胡高崇;职场女性六权益易受侵 隐形就业歧视居首[N];中国妇女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李丽钧;就业歧视 谁来摆平[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9 唐龙文;就业歧视的内在根源与表现[N];济南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李颖;我国艾滋病就业歧视第一案或诞生[N];广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红梅;平等就业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滕腾;我国就业歧视抑制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蒋阳飞;我国就业公平及其制度保障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李雄;论平等就业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高建军;城乡社会同构的宪法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王彬;就业中的前科歧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李萌;中国转型时期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雷云;美国禁止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韩靓;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视角的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和收入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朱剑宇;中国劳工权益保障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伟丽;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禹达平;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李娜;我国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4 葛凡菲;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立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红贞;女性就业与职业权益保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艳;我国反就业岐视立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成剑;我国城市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8 韩冰;农民工平等就业权问题探析[D];吉林大学;2007年

9 郅晓莹;欧盟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李燕;论我国公民就业平等权的宪法保护[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反妇女就业歧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4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94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3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